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約翰·米爾諾

美国数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约翰·米尔诺
Remove ads

約翰·維拉德·米爾諾(英語:John Willard Milnor,1931年2月20日),美國數學家。他的主要貢獻在於微分拓撲K-理論動力系統及其著作。他曾獲得1962年度菲爾茲獎、1989年度沃爾夫獎及2011年度阿貝爾獎

事实速览 約翰·維拉德·米爾諾 John Willard Milnor,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米爾諾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奧蘭治。在普林斯頓大學就讀本科期間,他參加了1949年和1950年普特南數學競賽英語William Lowell Putnam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並取得了前5名的成績,並意外地只用幾天的時間證明出了法利-米爾諾定理英語Fary–Milnor theorem[1]

之後,他在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生院,並完成了論文《Isotopy of Links》。獲得博士學位後,他繼續在普林斯頓工作。

1962年,米爾諾因他在微分拓撲領域的工作獲得菲爾茲獎。之後,他又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67年)、Leroy P Steele Prize(1982年,2004年,2011年)、沃爾夫獎(1989年)。他還著有許多出色的書籍。這些書通俗,簡潔而又嚴謹。

2011年,他因其「在拓撲,幾何和代數的開拓性發現(pioneering discoveries in topology, geometry and algebra)」獲得了阿貝爾獎[2]。作為回應,他告訴《新科學家》,「這感覺非常好(It feels very good)」,並說「早上6點的電話總是讓人感到意外(One is always surprised by a call at 6 o'clock in the morning)」[3]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婚姻

逸聞

  • 1949年,18歲的米爾諾意外解決了波蘭數學家卡羅爾·博爾蘇克英語Karol Borsuk提出的一個有關根據曲率判斷扭結可解性的猜想。他並將其寫成論文《論扭結的全曲率》(On the Total Curvature of Knots)投給名刊《數學年刊》,次年獲得發表。當時老師阿爾伯特·塔克爾(Albert Tucker)在微分幾何課堂上將這個猜想告訴他們後才不過幾天,初出茅廬的米爾諾就給出了自己的解答。匈牙利數學家伊斯特凡·法利英語István Fáry差不多同時發現了類似的解法。這就是後來的法利-米爾諾定理英語Fary–Milnor theorem[1]

著作

專著

Remove ads

期刊論文

Remove ads

講義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