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絳州
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周武成二年(560年)改東雍州置,治所在龍頭城(今山西省聞喜縣東北)。後徙治柏壁城(今山西省新絳縣西南),建德六年(577年)又徙治玉壁城(今山西省稷山縣西南)。隋朝開皇三年(583年)徙治臨汾縣(後改為正平縣,即今新絳縣)。大業三年(607年),改為絳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復為絳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絳州。屬河東道。戶八萬二千二百四,口五十一萬七千三百三十一[1]。下領七縣:正平縣、太平縣、曲沃縣、翼城縣、絳縣、聞喜縣、垣縣。轄境相當今山西省曲沃、稷山、絳縣、新絳、翼城、萬榮、河津、襄汾、夏縣、垣曲、聞喜等縣市地。
金朝興定二年(1218年)升為晉安府。元朝初年,為絳州行元帥府,河、解二州諸縣皆隸焉。後罷元帥府,仍為絳州,隸平陽路(後改晉寧路)。下領七縣:正平縣、太平縣、曲沃縣、翼城縣、稷山縣、絳縣、垣曲縣[2]。
明朝初年,省正平縣入州。屬平陽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絳州直隸州。1912年廢州,改本州為新絳縣。
Remove ads
刺史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