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絳州

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絳州中國南北朝時設置的

北周武成二年(560年)改東雍州置,治所在龍頭城(今山西省聞喜縣東北)。後徙治柏壁城(今山西省新絳縣西南),建德六年(577年)又徙治玉壁城(今山西省稷山縣西南)。隋朝開皇三年(583年)徙治臨汾縣(後改為正平縣,即今新絳縣)。大業三年(607年),改為絳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復為絳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絳州。屬河東道。戶八萬二千二百四,口五十一萬七千三百三十一[1]。下領七縣:正平縣太平縣曲沃縣翼城縣絳縣聞喜縣垣縣。轄境相當今山西省曲沃稷山絳縣新絳翼城萬榮河津襄汾夏縣垣曲聞喜等縣市地。

金朝興定二年(1218年)升為晉安府元朝初年,為絳州行元帥府二州諸縣皆隸焉。後罷元帥府,仍為絳州,隸平陽路(後改晉寧路)。下領七縣:正平縣、太平縣、曲沃縣、翼城縣、稷山縣、絳縣、垣曲縣[2]

明朝初年,省正平縣入州。屬平陽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絳州直隸州。1912年廢州,改本州為新絳縣

更多信息 隋代行政區劃變遷, 區劃 ...

[3]

更多信息 唐朝絳州轄縣 ...

[9]

Remove ads

刺史

唐朝絳州刺史
  • 許文寶(618年)
  • 李琛(619年—620年)
  • 羅士信(621年)
  • 楊林甫(武德年間)
  • 薛世良(628年)
  • 杜孝卿(貞觀年間)
  • 薛懷昱(貞觀年間)
  • 李元軌(636年—642年)
  • 李元禮(647年—653年)
  • 李貞(顯慶年間)
  • 李崇義(龍朔年間)
  • 李元懿(總章年間—673年)
  • 楊琮(唐高宗時)
  • 孔禎(唐高宗時)
  • 李靈夔(683年)
  • 李素節(684年)
  • 李元嘉(687年—688年)
  • 薛象之(武周時)
  • 武攸止(武周時)
  • 李承業(武周時)
  • 於知微(武周末年)
  • 盧玢(神龍年間)
  • 源匡度(唐中宗時)
  • 成大琬(708年—709年)
  • 趙彥昭(710年)
  • 鄭樞(862年)
  • 源重(864年)
  • 張溫其(咸通年間)
  • 楊損(871年之前)
  • 裴德符(871年)
  • 楊知遠(咸通年間)
  • 韋承造(874年—875年)
  • 鄭畋(乾符年間)
  • 瞿稹(881年)
  • 唐彥謙(882年—883年)
  • 王友遇(888年)
  • 張行恭(890年)
  • 鄭某(景福年間)
  • 王瑤(894年—895年)
  • 陶建釗(901年之前)
  • 何絪(901年)
  • 張歸厚(902年—903年)
  • 獨孤先
  • 吉琰
  • 薛記
  • 宋守敬
  • 崔某
  • 王凝[10]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