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綠短腳鵯
鹎科短脚鹎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綠短腳鵯(學名:Hypsipetes borbonicus)是一種鵯科短腳鵯屬的鳥類,地方分布於留尼汪島。1974年,通過化石證實曾有綠短腳鵯棲息於羅德里格斯島[2]。
Remove ads
分類
描述
綠短腳鵯的外形與毛里求斯短腳鵯類似,但身體稍小,只有22厘米左右,體重約55克[4]。其身體呈灰偏綠色,有黑色羽冠,瞳孔為明顯的白色;喙和腳均帶橙色。[5]
習性
夏季時,綠短腳鵯雌性會在島南方築杯型巢,並產下兩枚卵。[5]
綠短腳鵯主要食果。二至三月間,它會從較高海拔地區的潮濕次生林遷徙到峽谷中,以成熟的番石榴為食。花蜜、昆蟲和小型蜥蜴豐富了其食物種類。[5]
威脅與保護

雖然僅由IUCN評價為近危,但綠短腳鵯已經不再是常見鳥,主要原因可能是盜獵、引入的紅耳鵯帶來的競爭以及黑鼠的影響[4]。在定居留尼汪的早期,人們發現綠短腳鵯很容易接近,使用簡單的工具就能抓到,而且缺乏危機感,每次都能抓到50-100隻,便大量捕獵當作食物,製成肉醬[2],據說如圃鵐一般美味。直到1970年代,仍在遭到過度捕獵。它還會被當作寵物飼養。
根據1980年代的數據推算,綠短腳鵯的種群數量在13700-50000隻左右[4]。自1989年以來,綠短腳鵯才享有全面保護地位[6],其種群數量可能已經在上升[4]。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