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網球比賽造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網球比賽造假,即網球比賽中存在的不端行為問題是網球界一個長期存在的頑疾。最早於2003年被星期日泰晤士報曝光以來,[1]為應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在2008年展開調查後成立了「網球誠信組織」(TIU)。[2]

2011年,丹尼爾·科勒爾成為首位因參與打假球而被終身禁賽的球員,這是網球歷史上首次出現此類處罰。[3]同年晚些時候,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的主辦方收到了一份涉嫌參與假球事件人員的名單。[4]

2016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有證據表明,在世界網球最高級別的比賽中普遍存在疑似打假球的現象,甚至包括溫網在內」。[5]2019年2月,BBC進一步指出,網球這項運動「充斥着腐敗」。[6]

為更有力地打擊網球界的腐敗行為,2021年,國際網球管理機構成立了國際網球誠信機構(ITIA),作為加強網球反腐敗力度的重要一步。[7]

案例

  • 2003年,《倫敦星期日電訊報》(The Sunday Telegraph)刊登了一篇頭版報道,標題為《網球選手為了經濟利益故意輸掉比賽》("Tennis players are throwing matches for financial gain")。該調查提到了多場可疑的比賽,其中包括一場涉及一位世界排名前十球員的比賽。受該報道影響,「互聯網博彩交易所Betfair宣布與職業網球聯合會(ATP)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8]
  • 2007年,法國網球選手阿諾·克萊芒聲稱有人向他提供賄賂,要求其操縱比賽結果,但他拒絕了這一提議,並補充道:「我不會透露具體地點和細節」,因為擔心披露更多信息會影響自己的職業生涯。[9]
  • 2008年,ATP為俄羅斯選手尼古拉·達維堅科洗清了有關他在2007年波蘭網球賽事中對陣馬丁·瓦薩洛·阿圭略的假球指控。[10]然而,在2016年的一項調查發現,有來自俄羅斯境內賬戶的多達百萬美元的資金押注在這場比賽上。此外,一份泄露給BuzzFeed與BBC聯合調查組的文件顯示,達維登科曾至少有82次與一名疑似是意大利體育賭博集團頭目的人物之間收發短信。[11]
  • 2016年1月,BuzzFeed與BBC聯合發布一篇調查報告,揭露了涉嫌大規模打假球的行為,這些行為涉及北意大利西西里島以及俄羅斯的賭博集團,其中包括溫網在內等重大賽事期間出現的異常投注行為。記者們共審查了26,000場比賽的下注情況。[12]
  • 2018年6月,阿根廷網球選手尼可拉斯·基克因參與假球被禁賽至少三年。根據TIU的調查,基克在2015年故意參與了至少兩場假球比賽。最終裁定禁止基克參加或出席任何受官方認可的網球賽事。[13]
  • 2018年7月,埃及網球運動員卡里姆·侯薩姆英語Karim Hossam因參與假球活動被終身禁賽。[14]
  • 2019年8月,埃及網球運動員伊薩姆·海薩姆·塔韋勒英語Issam Haitham Taweel因打假球和其他腐敗行為被禁賽五年。[15]
  • 2019年9月,巴西網球選手迭戈·馬托斯(Diego Matos)因參與假球被終身禁賽。[16]
  • 2020年5月,埃及網球選手優素福·侯薩姆英語Youssef Hossam因打假球被終身禁賽。他的哥哥卡里姆曾在兩年前遭到類似處罰。[17]
  • 2021年6月,俄羅斯網球選手亞娜·西濟科娃法網雙打首輪失利後被警方逮捕,當時法國當局正對前一年法網期間的一起假球事件展開調查。[18]檢察官辦公室表示,她的被捕是由於「體育賄賂和有組織欺詐行為,相關行為可能發生在2020年9月」。[19]此案件由一個專門調查賭博欺詐和假球行為的法國警察部門負責,核心是圍繞對一場疑點重重的比賽展開的。[20]
  • 2023年,被爆出在低級別職業網球賽事中存在一個主要以賭球為重心的大型假球網絡。據調查,至少有181名球員牽涉其中。[21]
Remove ads

相關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