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羅漢錢
“康熙通宝”的一个版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羅漢錢,清朝康熙年間所鑄制錢「康熙通寶」的一個版別,外觀通常為黃色,面文的「熙」字有其他版別所用的「熈」字不同,「通」字下方的偏旁為單點「辶」而非其他版別的雙點「⻍」。

傳說
傳說為1713年康熙帝六十大壽時由寶泉局所鑄[1][2],時稱「萬壽錢」,因其特殊的顏色,一開始發行便被認為具有「壓勝」之力,後收藏界稱之為「羅漢錢」。另外也有傳說是1718年清軍入藏作戰,當地喇嘛出金和羅漢數尊熔鑄銅錢,以齎軍需,故稱「羅漢錢」[3]:162。
傳說羅漢錢中含金。一說康熙皇帝在其六十大壽時賜給寶泉局金羅漢一尊,用於鑄錢賞賜給功臣,因此所鑄錢幣中含金;一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年羹堯在西藏用佛寺所獻鎏金的佛像、羅漢像鑄錢用於發餉,因而羅漢錢含有少量的金[4]。曾有人對一枚羅漢錢進行光譜定性分析,測定結果並不含金[5]。
據余榴梁《羅漢錢探源》中稱馬定祥曾從杭州的朗悟方丈那裡獲知「羅漢錢」名字的來源。據朗悟稱,清朝道光年間,杭州淨慈寺準備重修,有僧人在一尊羅漢像的佛腔中發現一串「萬壽錢」,該寺藉機宣傳將這些錢佩戴在身上會有羅漢保佑,可延年益壽、驅邪避禍,以此向信徒募款,從而「萬壽錢」的名字逐漸被「羅漢錢」取代[6]。
大衛·哈蒂爾(David Hartill)稱,羅漢錢的傳說最早出現於1851年前後,並認為其與當時日本流傳的寬永通寶的類似故事有關[7]:286[8]。
Remove ads
版別
傳世的清朝羅漢錢包括頭爐錢和後鑄錢兩類。頭爐錢為康熙年間寶泉局鑄造,其特徵為闊邊大樣。後鑄錢為道光之後,特別是同治、光緒年間民間仿鑄,鑄造粗陋,銅色不純[6]。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