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羅馬什卡反應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罗马什卡反应堆
Remove ads

  羅馬什卡反應堆(Romashka reactor俄語Ромашка,「甘菊」的意思)是前蘇聯的一座實驗型核反應堆。它由庫爾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開發,1964年開始運行,該反應堆是一台放射性同位素熱能發電機,利用直接熱電轉換來發電,而不是加熱水來驅動渦輪機[1]

事实速览 羅馬什卡反應堆, 世代 ...

羅馬什卡反應堆是為了在太空衛星上使用核能而開發的,但後被更強的貝斯5型反應堆所取代。該項目在謝爾蓋·科羅列廖夫死後取消,他在該項目研發過程中曾進行過大量參與。

反應堆設計

它的燃料為49公斤碳化鈾形式的高濃縮鈾(鈾-235豐度為90%)[2][3][4],在反應堆的末端使用反射體,並使用硅鍺半導體發電。

羅馬什卡反應堆沒有使用液體冷卻劑,設計簡單緊湊而輕便。通過使用負溫度反應係數進行自我調節。羅馬什卡反應堆的成功演示為蘇聯太空衛星核能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標準。

該實驗反應堆於1964年啟動(達到臨界狀態),1966年退役,曾被用來研究直接能量轉換的概念[4],它產生出40千瓦的熱量[2][4],溫度達到2173 K(攝氏1900°C;華氏3452°)。反應堆運行了15000小時[5]

另請參閱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