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TikTok美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TikTok美國公司(英語:TikTok LLC)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企業字節跳動有限公司通過TikTok私人有限公司(開曼群島)在美國持有的一家子公司,負責管理字節跳動旗下網絡社交平台TikTok以及部分其他字節跳動產品在美國境內的業務。[1]
TikTok在美國的業務最早可以追溯到上海聞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社交媒體平台musical.ly在美國的業務,於2014年開始運營。在2017年被字節跳動收購前,musical.ly在美國市場取得了良好反響,這也為TikTok後來在美國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2017年musical.ly被字節跳動收購後,又於2018年被抖音海外版TikTok吞併並運營至今。[2]
2020年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後,由於TikTok的隸屬企業字節跳動是總部位於中國大陸的企業,其公司所屬國牽扯到的政治和安全問題,也引發了美國政府對TikTok的警惕。此後直至目前,美國政府或議會多次頒布TikTok在美國境內的封鎖政策,並要求字節跳動方面出售TikTok在美業務,之後字節跳動方面已經與美國政府展開多輪磋商。由於TikTok受到眾多美國網友歡迎,TikTok的封鎖問題也引發了美國社會的廣泛關注。[3]
按照美國白宮方面的說法,未來,TikTok美國公司將由先前的字節跳動全資子公司轉為中美合資企業,董事會將有多名美國人參與,TikTok在美國境內的數據業務將由甲骨文公司代理,美國業務的算法也將由美方控制。[4]
Remove ads
公司架構
根據字節跳動英文官網顯示的數據,截至2025年,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TikTok LLC.目前旗下兩家公司,分別為TikTok Inc.和TikTok U.S. Data Security Inc.,而TikTok LLC.則隸屬於名義註冊地位於英屬開曼群島、實際總部位於新加坡的TikTok Pte Ltd.,而TikTok Pte Ltd.則隸屬於名義註冊地位於英屬開曼群島、實際總部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1733的字節跳動有限公司。[1]
歷史
2014年,陽陸育與同事朱駿一起決定創辦musical.ly。最初面向中國和美國兩個市場試水,但musical.ly在中國大陸的市場反響並不夠好。相反,該應用受到了不少美國青少年的歡迎。[5]
2016 年 6 月,可口可樂在 Musical.ly 上推出了 #ShareACoke 活動,引入了 Musical.ly 的「用戶生成廣告」模式。[6]
2017年11月10日,字節跳動宣布,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Musical.ly。[2]後者於2018年8月1日併入TikTok。[7]朱駿也在收購後於字節跳動公司擔任要職。
2018年10月,TikTok成為美國月度下載量和安裝量最高的應用,TikTok在美國已下載約8,000萬次,全球已下載近8億次,但這些數字並不包括中國內地的安卓用戶[8]。
2019年2月27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因Musical.ly非法蒐集13歲以下未成年人的姓名、電郵地址和住址,向在2017年獲抖音收購的Musical.ly處以570萬美元重罰,創下美國侵犯兒童隱私案的最高記錄[9]。
2019年11月,特朗普政府稱將對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在2017年收購美國社交媒體應用musical.ly展開國家安全審查。[3]
2019年12月17日,美國海軍以TikTok應用構成網絡安全威脅為由,禁止在政府的移動設備上使用TikTok。在政府移動設備安裝了TikTok軟件的用戶不能進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內部網絡[10],亦不能在身穿軍服時使用TikTok[11]。
2020年1月,美國陸軍亦宣佈禁止在政府分發的手機上安裝TikTok[12]。
2020年7月7日,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在接受福斯新聞頻道主持人勞拉·英格拉漢姆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社交媒體應用將用戶的個人信息交給中共政府,正考慮封殺,「尤其是TikTok」。對此,TikTok發言人澄清公司一直致力於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從未向中國政府提供任何用戶信息[13]。消息指,字節跳動為了應對美國可能的徹底封殺,已考慮將TikTok分拆為獨立的美國公司。不過,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表示,即使TikTok打算分拆也無法改變白宮制裁的決心[14]。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向記者透露他計劃最早於8月1日利用行政命令或其他手段強制TikTok停止在美國的一切業務[15]。然而,[16] 泛大西洋投資和紅杉資本等投資者與美國財政部等監管機構討論相關收購事宜[17],同時微軟公司也一度考慮收購TikTok,用作LinkedIn的補充業務,字節跳動則希望未來TikTok被收購後可以保留少量股權[18],不過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反對收購,微軟的收購談判一度暫停[19],不過很快微軟宣佈重啟收購計劃[20]。
2020年8月3日,特朗普在白宮記者會上又稱,在9月15日前TikTok必須要賣給美國公司,否則將迫使其「關門大吉」。除此之外,特朗普還提出,TikTok的這筆交易中應上交相當一大筆「佣金」至美國國庫,「因為是我們讓這筆交易成為可能」[21]。8月6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議案,禁止聯邦雇員在政府提供的設備上使用TikTok[22]。8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兩項行政命令,禁止受美國司法管轄的任何人或企業與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以及微信母公司騰訊進行任何交易。這兩項命令於45天後生效[23]。母公司字節跳動其後發表聲明,表示將全力採取一切可行的措施,確保公司和用戶獲得公正的對待,如果美國政府不能給予公正對待,將訴諸美國法院[24]。8月8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譴責美國打壓TikTok[25]。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科技交流與合作應該「百花齊放」,美國出於私利而「揮舞封禁大棒」的做法只會作繭自縛,損人利己[26]。8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布行政令,要求字節跳動在90天內剝離TikTok[27]。8月24日,TikTok就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禁令起訴特朗普政府[28]。
2020年8月27至28日左右,有消息指字節跳動有意以300億美元剝離出售TikTok在美業務,買家可能為微軟及沃爾瑪;[29][30]8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及科技部聯合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修訂,將被認為與抖音業務技術相關的「基於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列入目錄中;[31]8月30日,字節跳動發表聲明,「公司將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和《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處理關於技術出口的相關業務。」[32]
2020年9月,特朗普政府指責TikTok是中國共產黨的「喉舌」[33]。
2020年9月13日,微軟公司在官網發布聲明稱,字節跳動決定不會將TikTok美國業務出售給微軟[34],並選擇甲骨文公司為可信技術提供商[35][36]。9月1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態支持TikTok與甲骨文以及沃爾瑪的合作[37]。根據三方協議,字節跳動依舊對TikTok有控制權,而甲骨文對TikTok美國的源代碼擁有安全檢查權限[38]。
2020年9月20日,美國的應用商店原計劃於當日全面下架TikTok[39],但下架日期又推遲至當年9月27日[40]。9月27日,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裁決,暫緩實施美國政府下架TikTok的行政命令[41]。11月12日,美國商務部表示,為服從法院判決(指上個月美國費城地區法官Wendy Beetlestone在審理幾位網紅提告時所做的裁定。三位TikTok網紅:單口說笑演員Douglas Marland、時尚達人Cosette Rinab和音樂人Alex Chambers;不滿TikTok要被禁用,在費城提起訴訟),將不會執行原本要關閉TikTok的行政命令[42]。11月25日,特朗普政府同意將字節跳動剝離TikTok在美國業務的期限延後7天[43]。12月7日,華盛頓特區聯邦地區法院法官尼科爾斯(Carl Nichols)否決美國商務部對TikTok的限制措施[44]。
2021年2月10日,美國政府要求聯邦法院暫停TikTok禁令[45]。6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撤銷特朗普時代禁止TikTok的行政命令[46]。6月21日,美國商務部撤銷對TikTok的禁令[47]。
2022年6月17日,buzzfeed報道,據80起TikTok內部泄漏的會議錄音,包含來自9名不同TikTok員工的14份聲明顯示,至少在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間,tiktok美國的用戶數據被來自中國的員工多次訪問,這些錄音帶表明,該公司可能誤導了立法者、其用戶和公眾,因為它淡化了存儲在美國的數據仍然可以被中國員工訪問。同日TikTok與甲骨文達成協議,將美國區的受保護信息保存在甲骨文的服務其中,當前受保護信息包括哪些信息尚不明確[48]。
2022年6月30日,在buzzfeed爆料,中國員工可以訪問美國用戶數據信息並出示相關證據後,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在回復九名美國參議員的信函中承認TikTok部分中國員工可以訪問美國用戶數據信息[49]。
2022年7月14日,美國國會中的共和黨議員要求tiktok提供有關內部通訊和提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數據存儲做法的文件,並於7月21日之前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介紹數據共享做法[50]。
2022年7月29日,據彭博社看到的TikTok內部通訊顯示,早在2020年4月一家負責公共關係的中國政府試圖在TikTok上開設一些不會被「公開視為政府賬戶」的賬戶用於針對西方受眾進行宣傳「中國最佳的一面」,據報道,該公司高層考量後拒絕了中國政府這一次的「敏感」要求[33]。
2022年8月5日,為報復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長南希·佩洛西訪問台灣,中國外交部宣布對其及其直系親屬進行制裁,當被問及家人對中國制裁的反應時,佩洛西的外孫保羅·沃斯(Paul Vos)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我應該感到害怕嗎?他們會怎麼做?取消我的TikTok?鄭重聲明,我甚至不在TikTok上!」[51]。
2022年8月19日,一位安全研究人員發現IOS端的TikTok app在使用內建瀏覽器打開網頁時,會監聽所有用戶輸入和屏幕內容[52]。TikTok回應稱此舉是為了調試、故障排除和性能監控[53]。2023年3月23日,TikTok首席執行官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就TikTok監控用戶鍵盤輸入爭議時做出回應,稱「該行為是為了識別機器人,是為了安全目的,這是標準的行業慣例」[54]。
2022年10月20日,福布斯報道稱,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計劃使用TikTok來監聽特定美國公民的實際位置,報道中稱,這個決定是TikTok的一個中國團隊做出的,由常駐北京的高管宋葉領導[55]。TikTok回應稱並未收集精確的GPS位置且不針對美國政府的任何成員、活動人士、公眾人物或記者[56]
2022年11月28日,南達科他州州長以TikTok與中國有關為由禁止該州政府雇員和合同工在州設備上訪問TikTok。[57]
2022年12月13日,在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多福·瑞伊於11月提出TikTok對國家安全的疑慮後,猶他州和阿拉巴馬州在州政府和網絡設備上禁止TikTok。早前,德克薩斯、南達科他、印第安納州已經採取了類似的做法[58],截至20日,已有約19州祭出相同禁令[59]。
2022年12月22日,TikTok發言人布魯克奧伯韋特向CNN證實其母公司字節跳動的四名員工非法訪問了兩名用戶的隱私數據,該兩名用戶分別為福布斯的記者和BuzzFeed記者,四名員工中,有兩人在中國,兩人在美國,其中一人已經辭職,其餘三人被開除。發言人稱,從記者賬戶中獲取的個人數據包括 IP 地址[60][61]。
2022年12月27日,眾議院首席行政事務官(CAO)表示,TikTok被認為是「由於許多安全問題而具有高風險」,必須從眾議院管理的所有設備中刪除。[62]
2023年1月9日,新澤西州和俄亥俄州宣佈禁止在州政府擁有和管理的設備上使用TikTok。[63]
2023年2月27日,美國白宮要求政府機構在30天的期限內卸載聯邦設備和系統上的TikTok。[64]
2023年3月10日,一位TikTok前員工轉為舉報人會見了多位美國參議員,稱其擔心TikTok保護美國用戶數據的計劃不足以阻止可能的中國間諜活動。他聲稱,其擔任工作的一部分讓他負責了解哪些員工可以訪問某些工具和用戶數據。舉報人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表示,該公司的「得克薩斯計劃」還遠遠不夠。這些指控是在另一位舉報人對TikTok美國用戶控制提出擔憂幾天後提出的。TikTok發言人駁斥了舉報人的指控,稱舉報人批評的項目直到他離開公司後才完成。[65]
2023年3月15日,美國政府要求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出售TikTok資產,否則考慮禁止其在美國的運營。[66]對此,中國商務部3月23日表示:「出售或者剝離TikTok涉及技術出口問題,必須按照中國的法律法規履行行政許可程序。」[67]
2023年3月22日,約30位TikTok內容創作者聚集在美國國會大廈外呼籲保留TikTok。[68]
2023年3月23日,TikTok的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前往美國國會就數據安全、國家安全威脅等問題接受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的質詢。[69]聽證會共約五小時,聽證會中美國立法者與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未就TikTok的諸多爭議達成諒解[70]。開場辯白中,議員就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中諸多高管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身份進行了質疑,認為該公司無法拒絕中國政府的影響,周受資回應稱字節跳動是一家全球企業,受制於投資人和董事會,並將美國用戶數據保存在美國由美國人管理[71]。議員Bob Latta詢問TikTok在中國的員工能否訪問到美國的數據,周受資回應稱:「得克薩斯計劃(英語:Project Texas)完成後,答案是否定的」,並簡述了TikTok與甲骨文的合作與得克薩斯計劃[72],而此舉沒有打消議員的疑慮,議員以得克薩斯計劃並不真正會有用回擊。[73][74]議員Neal Dunn就美國記者被監控一事詢問字節跳動是否在北京指導下監視美國公民,周受資回應稱:「我不認為間諜一詞是描述這件事的正確方式...這是一項內部調查」[75]。議員Tim Walberg詢問今天北京的字節跳動員工是否仍可以訪問美國用戶數據,周受資回應稱:「我們依賴於全球互操作性。我們在中國有員工。所以是的,中國工程師確實可以訪問全球數據[76]」。但其否認中國政府能夠獲取美國的用戶數據,並借Facebook-劍橋分析數據醜聞對關於TikTok使用用戶數據的查問作出了回擊[77]。議員還就周受資的透明度與其在小米任職期間進行的關鍵詞審查,TikTok的數據安全風險,內容審核制度,對青少年和美國人價值觀的影響和字節跳動董事會中中國政府持有黃金股等事項進行了攻擊[78]。
3月24日,中國外交部表示,中國政府從來沒有也不會要求企業或個人以違反當地法律的方式為中國政府採集或提供位於外國境內的數據、信息和情報。[79]
2023年4月15日,蒙大拿州立法者通過法案,禁止TikTok在蒙大拿州運行。[80]禁令從2024年1月1日起生效。蒙大拿州用戶無法在google play和app store上下載TikTok。[69]違反禁令的應用商店將收到每天1萬美元的罰款。[81]一群TikTok創作者隨即就蒙大拿州禁令起訴該州檢察長[82]。5月22日,TikTok公司同樣對蒙大拿州的禁令提起訴訟[83]。
2023年5月12日,Titkok母公司字節跳動前高管指控字節跳動在創立初期從競爭對手Snapchat和Instagram的平台上竊取內容,還稱該公司是「中共相當有用的宣傳工具」。根據余尹濤(Yintao Yu)於5月12日提交至舊金山一家州法院的訴狀,其於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期間擔任字節跳動美國業務的工程部主管,余尹濤之所以被解僱,是因為他對通過竊取其他公司知識產權牟利的「全球性計劃」提出了擔憂,其還宣稱「字節跳動在北京的辦公室設有一個特殊黨組織,負責監控該公司的應用程序」,該組織對所有數據都擁有最高訪問權限,甚至存儲在美國的數據。同日,字節跳動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該公司「強烈反對我們認為是毫無依據的主張和指控」,並稱:「尹濤在字節跳動工作了不到一年,於2018年7月被解僱。在本公司短暫在職期間,他開發了一款名為Flipagram的應用程序,該應用多年前就因商業原因停止運營」[84]。2023年6月6日,原告指控中國共產黨獲得了TikTok香港用戶的用戶信息[85]。
2023年6月7日,美國參議員Richard Blumenthal和Marsha Blackburn就福布斯先前發布的一篇關於TikTok在中國存儲美國傳作者財務信息的報道去信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要求其解釋TikTok稱先前報道為「誤導或不準確」的原因[86]。
2023年8月16日,紐約當局以安全問題為由,禁止在所有的政府設備上使用TikTok。[87]
2023年11月30日,美國蒙大拿地區聯邦地區法院米蘇拉分院法官發出初步禁止令,暫時禁止蒙大拿州實施針對TikTok的禁令。[88]
2024年2月,拜登競選團隊開設TikTok賬號,以吸引年輕選民。[89]
2024年3月7日,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通過了由眾議員麥克·加拉格爾和拉賈·克里希納穆爾蒂提出的《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序侵害法案》(Protecting Americans from 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 Act)[90]。若法案獲得通過,對於被視為美國敵對國家控制的社交媒體平台,美國總統有權將其定為國家安全威脅。若被定為國家安全威脅,有關平台需要在180天內切斷與美國敵對國家的所有聯繫,否則會被禁止在應用程序商店上架,美國企業也不得為其提供網絡託管服務。雖然法案未直接提及TikTok,但提出該法案拉賈·克里希納穆爾蒂在聲明中重點提到了TikTok。法案一旦通過,TikTok必須與母公司字節跳動脫離任何關係,否則不能在美國提供服務。法案表決前夕,TikTok向所有用戶推送開屏廣告,鼓動用戶致電所在選區的眾議員,向他們表達對該法案的不滿。[91]3月13日,法案在美國國會眾議院以壓倒多數(352票支持、65票反對)通過,該法案需得到國會參議院的通過,之後提交給美國總統拜登批准。[92][93]針對該法案,特朗普一改以往的立場,表明反對禁止Tiktok,指「沒有 TikTok,你會讓Facebook壯大,我認為Facebook是人民的敵人」。 他的競選團隊沒有加入TikTok,但他對共和黨人擁有巨大影響力。[89][94]4月20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360票對58票的投票結果通過了《21世紀以實力求和平法案》(H.R. 8038)。該法案明確要求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在一年內出售其股份,否則TikTok將面臨禁令[95]。4月23日,該法案又獲得參議院通過。[96]4月24日,法案由拜登簽署生效。[97]5月7日,TikTok就該法案起訴美國聯邦政府。[98]
2024年12月6日,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駁回TikTok的上訴,維持TikTok在2025年1月19日前「不賣就禁」判決,認為美國政府有權禁止TikTok,因為TikTok的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可能在中國政府壓力下提供美國1.7億用戶數據,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禁令未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保護的言論自由[99]。上訴法院作出裁決後,美國國會兩黨議員均對判決表達支持,美國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稱法院判決是「美國人民和TikTok用戶的勝利,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損失」。字節跳動隨即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上訴,同時請求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暫緩Tiktok法案的執行,等待最高法院審議,這樣好將案件拖延至特朗普第二任期[100][101],但這一要求被上訴法院駁回。[102]12月17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不賣就禁」的規定並不涉及侵害言論自由的問題,並認同字節跳動可能會遭受「外國敵對勢力」控制,因此美國聯邦政府可基於國家安全風險而立法強制售賣TikTok[103]。12月27日,曾經在競選期間反對禁用TikTok的美國候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提交了一份訴訟摘要,要求美國最高法院暫停執行該法律。[104]
2025年1月17日,美國最高法院維持聯邦法院之前作出的從1月19日起在全美下架TikTok的裁決,除非字節跳動做出從TikTok撤資的決定。[105]

2025年美國東部時間1月18日晚上22點30分(北京時間1月19日上午11點30分),字節跳動終止了TikTok對美國用戶的服務,美國用戶無法在TikTok上閱覽短視頻。除非使用特別技術手段外,大多數美國用戶在打開TikTok時會和香港及印度用戶一樣看見停止服務的提示。TikTok停止服務的提示在提及TikTok停止服務的同時還提及到美國後任總統特朗普可能會與TikTok合作解決TikTok問題的事宜。同時TikTok從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美國區下架。[106][107]但在美國西部時間1月19日早上9點30分,在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對TikTok的美國業務涉事公司合法運營做出必要的澄清和法律保證後不久,TikTok又恢復了對美國用戶的服務。TikTok方面對特朗普的保證表示感謝。[108]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後,將TikTok「不賣就禁」法令暫緩75天執行。[109]
2025年2月14日,TikTok於美區App Store和Google Play商店恢復上架。有消息指中美尚未達成協議仍在談判。[110]
2025年3月26日,特朗普暗示他可能會降低對中國的關稅,以就TikTok的出售達成協議[111]。4月4日,特朗普宣布,他將再次給予TikTok「不賣就禁用」法律75天寬限期。[112]字節跳動公司發布聲明稱,公司仍在與美國政府商談之中,未達成任何協議。[113]6月17日,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發布聲明稱,特朗普將於該周內簽署行政命令,再次延長TikTok禁令最後期限90天,直至9月中旬。[114]9月16日,特朗普再次延長TikTok不賣就禁的最後期限。[115]
2025年9月15日的馬德里談判中,中國媒體稱就TikTok美國業務出售達成初步共識,這是近日中美談判中的一部份,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表示不干涉TikTok公司新股東將保留中國特色等,並同意停止某些舉動[116][117],但雙方進行交換的細節並未說明[118][119]。
2025年9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習近平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習近平向特朗普表示稱「中方在TikTok問題上的立場是清楚的,中國政府尊重企業意願,樂見企業在符合市場規則基礎上做好商業談判,達成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利益平衡的解決方案。希望美方為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120]特朗普對外宣稱習近平已經批准了TikTok協議,但中方並未對此予以確認,[121]習近平表示支持達成惠及雙方的TikTok商業交易。[122]字節跳動隨後於其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官號等發表聲明,就兩國領導人對TikTok業務的關心表示感謝,並表示將按照中國法律要求推進相關工作,讓TikTok美國公司繼續服務好廣大美國用戶。[123][124]2025年9月20日,白宮新聞秘書表示TikTok美國的董事會將有7席位,其中6個會是美國人,數據和隱私將由甲骨文公司領導,算法也將以「知識產權授權使用」的方式授權新公司在美國範圍內使用,並收取授權費。[4]9月25日,特朗普簽發行政令,宣布新版TikTok美國運營方案符合美國相關法律要求。新方案的主體運營公司由字節跳動全資控股的TikTok美國公司(BD TikTok US)持有,而TikTok美國數據安全合資公司(TikTok USDS Joint Venture)負責TikTok在美國的數據安全、內容保障、軟件保障及相關本土業務[125]。
Remove ads
參見
- TikTok難民
- TikTok相關爭議
- 中美貿易戰
- 谷歌中國:美國互聯網企業Google(谷歌)在中國的子公司。谷歌中國同樣也由於子公司所在地法律和政策和其母國的法律與政策嚴重對立的問題,使得其服務遭到子公司所在地(中國大陸)法律政策和封鎖政策的嚴格限制。但谷歌對中國大陸官方的態度卻與字節跳動對美國官方的態度截然不同。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