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國網球公開賽

年度网球大满贯赛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国网球公开赛
Remove ads

美國網球公開賽(英語:US Open)是每年度第四場也是最後一場大滿貫賽事,於8月底至9月初在紐約市皇后區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美國網球協會比莉·珍·金網球中心舉行。

事实速览 美國網球公開賽 US Open, 官方網站 ...

美國網球公開賽是唯一創辦以來從未中斷的大滿貫賽事。[1]

Remove ads

歷史

1881–1914:紐波特賭場

美國國家錦標賽(U.S. National Championships)創立於1881年,最初在羅德島州紐波特賭場(現今國際網球名人堂所在地)舉辦,首屆僅美國國家草地網球協會(United States National Lawn Tennis Association,USNLTA)會員的俱樂部獲准參賽,理查德·西爾斯在1881至1887年蟬聯七屆單打冠軍。[2]1903年,英國球員勞倫斯·多爾蒂成為首位非美國籍男單冠軍。

1887年,首屆美國女子單打比賽在賓州栗樹山英語Chestnut Hill, Philadelphia費城板球俱樂部英語Philadelphia Cricket Club舉行,冠軍是17歲的艾倫·漢塞爾英語Ellen Hansell。女子雙打比賽從1889年開始,混合雙打比賽則自1892年起與女子賽事共同進行。

男子單打在1884至1911年採用挑戰賽制,衛冕冠軍將自動獲得次年的決賽資格。男子雙打在1890至1906年間,經由東部和西部的分區賽選出的兩支隊伍將進行附加賽,決定最終對陣衛冕冠軍的隊伍。女子賽從1888至1918年都是挑戰賽制。挑戰賽制度最終於1920年廢除。

男單比賽1921至1923年曾短暫在日耳曼敦板球俱樂部英語Germantown Cricket Club舉行,並在1924年14,000席的森林小丘體育場竣工後遷回。男雙比賽則在多處舉行過,南奧蘭治橙色草地網球俱樂部英語Orange Lawn Tennis Club(1987)、史泰登島板球俱樂部英語Staten Island Cricket Club(1888–1889)、芝加哥聖喬治板球俱樂部英語St. George Cricket Club(1893),麻州栗樹山朗伍德板球俱樂部英語Longwood Cricket Club(1917–1933)。


1915–1977:西區網球俱樂部

1915年,約百名網球運動員簽署了一份支持將賽事遷移至新址的請願書。認為網球俱樂部、球員和球迷大多位於紐約市,因此遷址有利於網球運動的發展;[3]但此觀點遭到了另一群(包括八位前單打冠軍)球員的反對。[4][5]1915年2月5日,這項備受爭議的議題在草地網協(USNLTA)年度會議上進行投票,最終128票贊成對119票反對。[6][7][8]該年度賽是首次在森林小丘西區網球俱樂部舉行。

1924年,國際草地網球總會(ILTF)正式指定為世界主要錦標賽之一。[9] 1922年,首次採用抽籤方式確定種子選手,以防止頂尖選手在前面輪次交手。[10][11]

1968年,公開賽年代首屆賽事共有96名男子和63名女子選手參賽,總獎金為10萬美元。

1970年,美網是首個採用單打比賽決勝盤搶七的大滿貫(澳網和溫網直到2019年才引入搶七以及超級搶十)。另外在美網系列賽中取得前三名的選手,參加美網正賽的獎金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時在美網系列賽和美網奪冠更可獲得100萬美元的額外獎金,目前僅有克萊斯特絲(2005)、費德勒(2007)、拿度(2013),小威廉絲(2013–2014)等選手達成。這一規則在四大滿貫賽中獨樹一幟。[2]

1973年,美網成為首個男女選手獎金相同的大滿貫賽事,當年的單打冠軍約翰·紐康姆瑪格麗特·考特每人獲得2.5萬美元獎金。[2]

1975年,場地由草地變為泥地球場。[12][13]


1978–至今:美國網球協會國家網球中心

1978年,比賽地點從森林小丘移至國家網球中心(法拉盛草原公園),場地也由紅土轉為硬地球場。美網也是唯一經歷過三種不同比賽場地類型的大滿貫,占美·干納斯是唯一在三種不同場地類型的美網比賽中都曾奪冠的選手,克里斯·埃弗特則是唯一在兩種場地(紅土和硬地)都奪冠的女子選手。[2]

女單決賽最初被安排在週六兩場男單準決賽間進行,形成了「超級星期六」時段;但在球員間引起爭議,這使得準決賽和決賽只有不到一天的休息時間,且許多觀眾在女單決賽結束後就不再留下觀看第二場男單準決賽。[14][15]這項規定曾在2001年結束後將女單決賽改在黃金時段以增加電視收視率,[16]目前已取消,女子決賽在下午進行。

2005年增設輪椅單打和雙打比賽,隔年2006年增設四肢組單打和雙打比賽。

2006年,國家網球中心更名為「美國網球協會比莉·珍·金網球中心」,以紀念四屆美網單打冠軍、女子網球運動的早期先驅比莉·珍·金[17]

2008至2012年,連續五屆賽事的男單決賽都因天氣因素而推遲至週一。2013和2014年,賽會特意將男單決賽安排在週一,讓選手在準決賽後再得到額外的休息日而受到讚揚,但偏離其他大滿貫賽事的賽制招致ATP不滿。[18][14]隔年2015年即恢復,女單和男單決賽分別在週六和週日舉行;然而當年在因天氣導致兩場準決賽都被迫在週五進行。[19][15]

2018年,美網成為首場引入發球計時的大滿貫賽事,[a]此改變是為了加快比賽節奏。[21]計時器放置在球員、主審和球迷都能看到的位置。[22]自2020年起,所有大滿貫、ATP和WTA賽事均跟進。[23]

2020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賽事採空場舉行外,也與鄰近的辛辛那提站共建立防疫泡泡[24]但該屆取消輪椅網球賽事引發爭議,美國網球協會在公告前並未與輪椅網球運動員組織進行協商。在遭到歧視指控後,協會坦承錯誤並向輪椅網球運動員提供選擇方案:賽事取消但為輪椅運動員提供總計15萬美元的補償、賽事另於美國網協奧蘭多園區舉辦、賽事與其他項目同時在紐約網球中心進行但獎金較2019年減少5%(即325,000美元)。[25]


男子單打

亞瑟·阿什拿下公開年代第一座冠軍。占美·干納斯約翰·麥肯羅在1974至1985年創下連續12年都有美國球員打進決賽並取得其中九冠的光榮成就(其中麥肯羅在1979至1981年實現三連冠,並於1984年四度封王),兩人更令11屆大滿貫冠軍比約恩·博里四度鎩羽而歸(1976、78、80、81)。伊萬·倫德爾在1985至1987年三連冠。1990年,年僅19歲皮特·森柏斯成為美網史上最年輕的冠軍,12年內共拿下五座單打冠軍(1990、93、95、96、02)。21世紀,羅傑·費德勒在2004至2008年實現五連冠,拉斐爾·拿度(2010、13、17、19)和諾瓦克·喬科維奇(2011、15、18、23)都四度舉起冠軍金盃,其中拿度在美網達成生涯大滿貫。

女子單打

六屆冠軍克里斯·埃弗特與四屆冠軍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的爭霸堪稱網壇一大盛事。80年代末至90年代,施特菲·格拉芙亦五度捧起后冠。21世紀女子強力網球蓬勃之際,威廉絲姊妹維納斯塞雷娜在1999至2002年各自都捧起兩座冠軍金盃,特別是1999年塞雷娜以17歲的年紀即奪下個人首座大滿貫冠軍,之後又四度拿下冠軍(2008,2012–14三連霸)。另外金·克萊斯特絲在2009年持外卡奪冠,並在隔年成功衛冕。

Remove ads

球場

Thumb
阿瑟·阿什球場

中央球場為2萬3000個座位的亞瑟·艾許球場以1968年男子單打冠軍的非洲裔美國網球選手阿瑟·阿什命名。阿瑟·阿什在1993年死於愛滋病,他在接受心臟手術時因輸血而感染病毒。二號球場路易斯·阿姆斯壯球場則以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命名,在阿瑟·阿什球場落成前為主要球場。

美網賽場的獨特之處在於大部分球場設有照明設備,這意味著電視轉播能夠延伸到晚上的黃金時段以增加收視率。女單決賽也曾因此由星期六下午移至晚上。

2005年,美網和所有的美網系列賽球場都採用藍色內場和綠色外場。此改變在球員和觀眾中反響不一,有人認為藍色場地並不能使球看得更清晰。DecoTurf硬地材質,相對於澳網硬地來說球速更快,屬於快速硬地類型。[來源請求]

冠軍得主

參見

注釋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