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索不達米亞神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美索不達米亞神話是指源自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神話、宗教經典及其他文學作品。該地區位於西亞的歷史地區,屬於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即現今伊拉克所在。特別是在蘇美、阿卡德帝國和亞述等社會中流傳的神話,這些文明約於公元前3000年後興起,至公元400年左右式微。[1]這些作品主要刻寫於石板或泥板上,由抄寫員以楔形文字記錄。部分長篇神話歷經侵蝕與時間考驗得以保存,其中一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故事,為歷史學家提供了理解美索不達米亞意識形態與宇宙觀的窗口。

創世神話
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流傳著多種不同的創世敘事。這是由於該地區多元文化並存,加上古代文化依賴口耳相傳導致敘事變異所致。這些神話可能共享相關主題,但事件年代順序會因記錄時間或地點而異。
阿特拉哈西斯
阿特拉哈西斯既指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以創世為主題的神話,也是該神話的主角。[2]該神話可能源於亞述,曾在亞述巴尼拔圖書館發現殘缺版本,但譯文尚不確定。最完整的版本以阿卡德語記錄。神話講述母神瑪米為減輕眾神工作負擔,用黏土、血肉和被殺神靈的血液創造人類。後來神恩利爾試圖通過饑荒、乾旱和大洪水等方式控制人口增長。人類在恩基神警告下由阿特拉哈西斯建造方舟逃過洪水,最終以獻祭平息眾神怒火。[2]
埃利都創世紀
埃利都創世紀與阿卡德神話阿特拉哈西斯情節相似,但因記錄泥板嚴重損毀而難以辨識完整內容。兩者皆以大洪水為核心事件,但埃利都版本中的倖存英雄名為濟烏蘇拉而非阿特拉哈西斯。雖然兩者記錄年代相近,但埃利都創世紀泥板碎片出土於今伊拉克東部的尼普爾,而同期阿特拉哈西斯版本則發現於伊拉克北部的亞述巴尼拔圖書館。[1]
埃努瑪·埃利什
埃努瑪·埃利什是巴比倫創世神話,確切創作年代不明,可能追溯至青銅時代。這部作品被認為是在巴比倫新年慶典儀式中誦讀,記述眾神誕生、世界形成及人類被創造來侍奉眾神的過程。[2]敘事重點在讚頌巴比倫守護神馬爾杜克,他創造了世界、曆法和人類。
英雄史詩
這類故事通常聚焦於偉大英雄,講述他們經歷考驗或生命中重要事件的旅程。類似故事可見於全球多種文化,常能反映該社會的價值觀。例如在推崇虔誠敬神或孝順父親英雄的文化中,可推知該社會重視這些特質。
《吉爾伽美什史詩》
《吉爾伽美什史詩》是著名的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常被視為現存最古老的文學作品。最初由多個獨立短篇故事組成,直到公元前18世紀才整合為一部連貫史詩。[1]故事講述蘇美國王吉爾伽美什(通常被認為是歷史人物)與其好友恩基杜的冒險旅程,最終導致恩基杜死亡。後半部描述吉爾伽美什因好友之死及自身必死命運而恐懼,開始追尋永生。雖然失敗,但他最終接受死亡必然性,以更睿智的姿態回到烏魯克城。[3]
阿達帕神話
阿達帕神話最早記錄可追溯至公元前18世紀。阿達帕是蘇美公民,受恩基神賜予無上智慧。某日南風將阿達帕吹落海中,盛怒之下他折斷南風翅膀使其無法吹拂。阿達帕被傳喚至安面前受審,行前恩基警告他勿飲食任何供品。然而當安發現阿達帕的非凡智慧後改變心意,賜他永生之食,但忠於恩基的阿達帕拒絕了。此故事解釋人類必死性,常與基督教人類墮落敘事相提並論。[4]
共同主題
永生是美索不達米亞史詩中角色不變的追求。無論故事版本為何,洪水倖存者——無論是阿特拉哈西斯、濟烏蘇拉或烏特納皮什提姆——都獲眾神賜予永生。這個角色後來在《吉爾伽美什史詩》中再次出現,當吉爾伽美什聽聞好友恩基杜描述死後世界而恐懼死亡時,便尋找這位永生者:
當我進入塵土之屋,
舉目所見盡是堆積的王冠, 側耳傾聽皆是冠冕持有者, 他們曾是這片土地的統治者, 如今卻侍奉安與恩利爾,
烹煮肉食,端上甜點,從皮囊中傾倒涼水。[5]
得知生前地位在冥界毫無意義後,吉爾伽美什驚恐地尋找烏特納皮什提姆。阿達帕神話也觸及永生主題,他因忠誠而意外拒絕眾神賜予的永生之食,成為解釋人類必死性的由來。
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另一常見主題是人類存在的目的就是侍奉眾神。[6]所有創世神話中,眾神創造人類只為協助農作或獻祭。當人類數量過多、過於喧鬧或造成困擾時,眾神便以瘟疫、乾旱和最著名的大洪水控制人口。這種對人類生命的漠視,強化了美索不達米亞意識中人類絕對服從神意的階級觀念。
Remove ads
文獻來源
現代對美索不達米亞神話的理解,主要來自西亞考古發掘出土的大量石板與泥板,其中許多記載著神話內容。同一神話在該地區不同地點發現的版本存在差異,雖保持核心主題與敘事,但細節多有出入。這些版本以不同語言書寫,包括阿卡德語、蘇美語和古巴比倫語,且常經轉譯而產生更多不一致,這是翻譯本質使然。[4]
參見
-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宗教
- 伊南娜下冥界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