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麗花蝴蝶 (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美麗花蝴蝶〉[1](英語:"Butterfly")是美國歌手瑪麗亞·凱莉的歌曲,收錄自她第六張錄音室專輯《美麗花蝴蝶》(1997年),由哥倫比亞唱片於1997年9月作第二支單曲發行。凱莉創作的歌詞以丈夫兼哥倫比亞高層湯米·摩托拉的角度出發,透露出她渴望摩托拉在分居期間能對自己講的話,還夥同沃爾特·阿法納西夫一起製作,並用鍵盤、合成器和編程鼓共同編曲。她採用的聲線風格——從開始的耳語慢慢過渡到接近結尾時的胸聲——都較為內斂。〈美麗花蝴蝶〉是首流行、流行福音和節奏藍調情歌,而起初是構想成浩室類型作品〈遠走高飛〉,後者則由大衛·摩拉利斯參與製作,最後這首放進專輯之餘,還作為單曲的B面。
樂評認為〈美麗花蝴蝶〉是專輯最好的單曲,也是凱莉最出色的聲樂表現。歌曲雖入圍1998年葛萊美獎的最佳流行女歌手,但全球商業成績較為平庸,在台灣、克羅埃西亞和西班牙的榜單拿下前十。曲子在美國Hot 100 Airplay取得第16名,為凱莉當時最差的表現。〈美麗花蝴蝶〉在英國最高只有第22位,結束1992年以來連續12首單曲打進前十的紀錄。
凱莉和丹尼爾·珀爾共同執導音樂錄影帶,內容包括她逃離住宅和與馬匹互動。她在《歐普拉·溫芙蕾秀》、《週六夜現場》、《大衛·萊特曼晚間秀》等美國電視節目演唱〈美麗花蝴蝶〉。1998年的美麗花蝴蝶世界巡迴演唱會也有此曲。〈美麗花蝴蝶〉高居凱莉歌曲的回顧榜單,也包含在合輯《跨世紀冠軍精選》(2001年)和《藏愛-冠軍情歌精選》(2008年)中。
Remove ads
背景與發行
美國歌手瑪麗亞·凱莉於1996年6月結束成功的夢遊仙境世界巡迴演唱會後回到美國,開始思索自己的未來,並構思1995年專輯《夢遊仙境》的後續作品。由於性格和職業差異,她和其唱片公司哥倫比亞負責人湯米·摩托拉的婚姻一直存有裂縫[2]。摩托拉有天在家給凱莉留下紙條,上面寫著艾爾頓·強1975年歌曲〈Someone Saved My Life Tonight〉的歌詞「Butterflies are free to fly / Fly away」(大意:蝴蝶能自由飛翔/飛走吧)[3]。凱莉於1996年12月與摩托拉離婚並離開兩人共住的家後[2],腦海浮現出旋律和「Don't be afraid to fly / Spread your wings / Open up the door」(大意:不要害怕去飛/展開翅膀/打開大門)這句話,因而形成歌曲的基礎〈遠走高飛〉("Fly Away")[4]。〈遠走高飛〉原先是浩室曲目,但在進一步思考後變成慢歌〈美麗花蝴蝶〉,隨後她按照當初設想的那樣完成〈遠走高飛〉,並取了個副標題〈美麗花蝴蝶再現版〉("Butterfly Reprise")[5]。
凱莉於1997年1月開始錄製新專輯的歌曲[6],並因〈蝴蝶〉意義將唱片命名為《美麗花蝴蝶》[7]。歌曲是整張專的第二首歌,而〈遠走高飛〉則是倒數第二首,為〈無論何時呼喚〉("Whenever You Call")和〈美人兒〉之間的插曲[8][9]。1997年6月,〈美麗花蝴蝶〉原定是唱片的首發單曲[10]。哥倫比亞在7月轉而發行《甜蜜蜜》後[11],9月則把〈美麗花蝴蝶〉送至美國電台,同週在該國釋出專輯[12]。作品是《美麗花蝴蝶》的第二支單曲[13],並有多種發行形式,包括成人當代和城市當代電台[14][15]。《告示牌》評論人傑夫·梅菲爾德(Geoff Mayfield)認為這首歌的強勁表現對提升專輯的商業機會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6]。
哥倫比亞為了繼續銷售〈甜蜜蜜〉,所以沒在美國零售店賣〈美麗花蝴蝶〉[17]。單曲於1997年11月24日以卡帶和兩張CD的形式在英國釋出[18],三天後則以迷你CD單曲在日本發行[19]。〈遠走高飛〉作該曲的B面,並出現在1998年的加大單曲和第五支單曲〈我的一切〉的12英吋黑膠唱片[20][21][13]。〈美麗花蝴蝶〉有收錄在凱莉的合輯《跨世紀冠軍精選》(2001年)和《藏愛-冠軍情歌精選》(2008年)[22]。2020年8月20日,哥倫比亞和遺贈唱片在慶祝凱莉30年職業生涯的宣傳活動MC30發行數位迷你專輯[23][24]。
Remove ads
創作

〈美麗花蝴蝶〉是首流行[25]、流行福音[26]和節奏藍調的慢速情歌[27][28],時長4分34秒[29]。凱莉自作詞之餘,還與長期合作人沃爾特·阿法納西夫作曲[8][30]。錄音主要在巴哈馬的方位點錄音室進行[31],而額外的製作由渴望錄音室(Crave Studios,紐約)、金曲工廠(紐約)和威利世界(WallyWorld,加州)負責[8]。達納·喬恩·查佩爾(Dana Jon Chappelle)、麥克·史考特(Mike Scott)和大衛·格里森(David Gleeson)負責歌曲的音訊工程,並有伊恩·達爾塞默(Ian Dalsemer)和奧利佛·「維茲」·伯恩(Oliver "Wiz" Bone)協助。曲目有加入阿法納西夫的鍵盤、合成器和編程,丹·謝伊(Dan Shea)額外的鍵盤、編程鼓和電音設計[8],而鋼琴則佔主要部分[32]。凱莉和阿法納西夫製作完歌曲,米克·古兆斯基(Mick Guzauski)就在渴望混音,鮑伯·魯德威格則在緬因州波特蘭的通路母帶(Gateway Mastering)製作母帶[8]。DJ格雷戈、DJ迷因(DJ Memê)和不定形(Amorphous)隨後製作多首混音[33][34]。
樂評認為作品製作精良[A]。《巴爾的摩太陽報》的J·D·孔西丁表示「其擁有全部節奏藍調傳統的標桿——溫柔清脆的鋼琴聲、緩慢到沸騰的節奏編排,及福音流派的副歌旋律」[36]。雖然凱莉形容〈美麗花蝴蝶〉與過去和阿法納西夫合作的作品那些截然不同[31],但樂評覺得差不多[B],而作者安德魯·陳(Andrew Chan)和湯姆·雷諾茲(Tom Reynolds)則有考慮到凱莉情歌的創作特徵[40][41]。《衛報》的亞歷克斯·彼得里迪斯稱這首歌比較容易在90年代初發行[42]。傳記作家克里斯·尼克森總結此曲為「更豐富、更性感、更處於她愛的節奏藍調領域裏」[43]。
〈美麗花蝴蝶〉的歌詞結構為兩段主歌、橋段,及重複四次的副歌[8]。《紐約時報》的尼爾·史特勞斯稱字裡行間中的飛行是自由的隱喻,並透過「美麗的脆弱象徵」蝴蝶具現化[44]。樂評認為歌曲氛圍正向[C]且鼓舞人心[D]。《告示牌》的莎曼珊·徐(Samantha Xu)和《誠懇家日報》的約翰·索德(John Soeder)覺得〈美麗花蝴蝶〉有助在情緒上適應新生[32][50]。凱莉音樂首次出現的個人自主權被看作歌詞主題[E],《Vulture》的林賽·多賓斯(Lindsey Dobbins)稱其為「瑪麗亞·凱莉的獨立宣言」[54]。《娛樂週刊》的大衛·布朗和《戰鷹報告》的安妮特·M·賴(Annette M. Lai)表示歌詞運用了愛一個人足以讓他離開的格言[26][55]。部分人覺得作品有在模仿史汀的1985年歌曲〈If You Love Somebody Set Them Free〉[F]。
樂評把〈美麗花蝴蝶〉與凱莉和摩托拉的分開聯繫在一起[G]。歌詞「Blindly I imagined I could / Keep you under glass」(大意:我盲目地認為我能/用玻璃杯困住你)尤其引發討論。《村聲》的邁克爾·穆斯托稱這些作為證據表明凱莉在關係中「把自己塑造成壓制者」[60]。《PopMatters》的彼得·皮亞特科斯基(Peter Piatkowski)反而認為這話展現了凱莉感受到自己受到壓制[61]。《偏鋒雜誌》的里奇·朱茲維亞克(Rich Juzwiak)把歌詞比作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凱莉設身處地接受摩托拉對她的所做之事[62]。《里士滿時報排程》撰稿人梅麗莎·魯吉里(Melissa Ruggieri)覺得這句話體現出「凱莉毫不掩飾承認自己破碎的婚姻以及這對她心理的影響」[49]。其他人則不太相信這首歌是專門講兩人關係[H]。
凱莉曾多次談到曲目含義。專輯發行後,她表示這是「一首力量之歌,講述足夠強大時可以意識到情況不對勁,並有強大的內心學會放下」[7]。她於2003年則稱這是「我渴望別人對我傾訴的心願單,而我創作時感覺在和別人說話一樣」[65],並在四年後明確告知這是從摩托拉的角度出發,其中包括她決定離婚前希望他能說的話和做的事[66]。
Remove ads
樂評認為凱莉的聲線較為內斂[I]。〈美麗花蝴蝶〉是凱莉在職業生涯中首次以高聲調且溫柔的耳語演唱[62],她從第二段正歌過渡到假音,並從橋段開始用胸聲[27][36]。《春田市領袖報》的馬克·麥瑞蒙(Mark Marymont)覺得歌曲把「她不真實的聲音(變得)出神入化」[67]。徐表示她的聲樂表現有種從脆弱走向穩定的感覺[50]。凱莉認為是巴哈馬的錄製才有這種發聲形式,並補充:「這一切都關乎那裏完全自由的感覺。演唱風格實際上是當時從你嘴中吐出的話,這只能靠靈感」[31]。
〈美麗花蝴蝶〉的合音是凱莉、梅洛妮·丹尼爾斯(Melonie Daniels)和瑪麗·安·塔圖姆(Mary Ann Tatum)負責[8],後兩人在副歌歌詞「Spread your wings and prepare to fly / For you have become a butterfly」(大意:請你展翅高飛/你才能真正成為蝴蝶)抽唱,《告示牌》稱如同聖歌[37]。《費城每日新聞》的喬納森·塔基夫(Jonathan Takiff)感覺凱莉的和聲讓人想起1939年歌曲〈And the Angels Sing〉[68]。孔西丁表示聲音聽起來「浮於主題之上,就像煙囪上的一縷煙」[36]。
Remove ads
〈遠走高飛〉(美麗花蝴蝶再現版)時長3分49秒[29],評價稱其為〈美麗花蝴蝶〉的舞曲[69]、迪斯可[28]、浩室[70]和深度浩室版本[47]。凱莉和大衛·摩拉利斯一起製作和編曲作品[8],後者曾參與〈夢幻〉(1995年)的混音版[47]。摩拉利斯和富家哲(Satoshi Tomiie)添加額外製作,而彼得·「斯基」·施瓦茨(Peter "Ski" Schwartz)彈奏鍵盤[8]。凱莉有引用歌曲〈Someone Saved My Life Tonight〉的字詞,所以艾爾頓·強和伯尼·陶平被劃分為作詞人[5][8]。戴夫·「EQ3」·蘇斯曼(Dave "EQ3" Sussman)和達納·喬恩·查佩爾在安·明西利(Ann Mincielli)的協助下負責〈遠走高飛〉的音訊工程。摩拉利斯和小赫伯·鮑爾斯(Herb Powers Jr.)分別在在紐約的四胞胎錄音室(Quad Studios)和聲音權力之家(Powers House of Sound)進行混音及製作母帶[8]。
《偏鋒雜誌》的艾瑞克·亨德森(Eric Henderson)稱〈遠走高飛〉是首「花俏又粗糙」的曲目[9]。英國教授海勒姆·佩雷斯(Hiram Perez)在《暗箱》撰文稱詞曲受到嘻哈循環樂句的影響[71],並將其概括成「就像融合了律動感的敲擊樂、迪斯可和福音的國歌,集合在一起就碰撞出同性戀樂音的所有詞彙」[70]。和聲也貫穿了整首歌[72],當中除了凱莉之外,還有瑪麗·安·塔圖姆和梅洛妮·丹尼爾斯[8]。凱莉在這首歌有用哨音、轉音和ad-lib,而前者在〈美麗花蝴蝶〉則較少聽到[47][48][72]。《Muzik》的西穆斯·哈吉稱這首歌是她的聲樂展示[73]。
Remove ads
專業評價
樂評認為〈美麗花蝴蝶〉是專輯最佳[J]。歌曲在凱莉的音樂作品中排名較高,其在最佳單曲的排行榜分別位列第25(《衛報》)[42]、第22(Cleveland.com)[76]和第5(《Vulture》)[54],而在最佳歌曲的榜單則排在第59(《告示牌》)[50]、前十(《娛樂週刊》)[77]和第2(《同志時報》)[78]。
歌詞的評價較褒貶不一。《告示牌》的編者認為很高級[37][47],但《奧斯汀美國政治報》的邁克爾·科科倫(Michael Corcoran)和《沙加緬度蜜蜂報》的J·弗瑞德·迪拉克(J. Freedom du Lac)卻覺得像是未完成[56][79]。《韋科先驅論壇報》的格雷·卡維特(Grey Cavitt)稱蝴蝶的主題是「空泛且不周密的賀卡來構建出一首歌」[80],皮亞特科斯基卻覺得這個比喻是對凱莉遭遇的真實描繪[61]。音樂也有收獲多方意見。賴和《水牛城新聞報》的安東尼·維奧蘭蒂稱製作強而有力[53][55],麥瑞蒙和雷諾茲則覺得難以忍受[41][67]。《舊金山紀事報》的蓋瑞·葛拉夫表示歌曲是凱莉「膩味情歌物料」的典例[28]。《華盛頓郵報》的理查德·哈靈頓感覺其突出了她的聲音[63]。
評論稱凱莉的聲樂表現是職業生涯中最佳[K]。她內斂的發聲風格受到好評。《音樂周刊》寫道:「凱莉不再為了唱歌而過度唱歌,她的聲音從未如此驚豔」[83]。孔西丁認為其跟蝴蝶一樣「精緻和優美」[36],《亞特蘭大憲法報》的索尼婭·穆雷(Sonia Murray)覺得這是藝術進步的證明[59]。《今日美國》的影評人史蒂夫·瓊斯稱〈美麗花蝴蝶〉體現凱莉不同凡響的聲樂技巧[39],《明星紀事報》的傑·勒斯蒂格(Jay Lustig)卻認為歌聲讓歌曲主題黯然失色[84]。〈美麗花蝴蝶〉在1998年葛萊美獎入圍最佳流行女歌手,但輸給莎拉·麥克勞克蘭的〈Building a Mystery〉[85]。
〈遠走高飛〉在《美麗花蝴蝶》的序列位置遭到批判。卡維特和《世紀報》的卡蘿·爾納德(Carol Nader)質疑〈美麗花蝴蝶〉先出現的話,其的存在意義[80][86]。《Vibe》的普雷齊·布朗(Preezy Brown)認為雖然歌曲時長較短,但品質能媲美其他歌曲[72]。《告示牌》的約翰·奧布萊恩(Jon O'Brien)稱這「是首有說服力的娛樂(產物),你會希望凱莉能製作整張充滿類似舞曲的專輯」[47]。
Remove ads
商業表現
評論原預計〈美麗花蝴蝶〉會取得商業成功[L],但由於沒在美國零售販賣,所以無法打進Billboard Hot 100[88]。歌曲反而在分支榜Hot 100 Airplay最高拿下第16位,卻是凱莉當時職業生涯中上榜作品的最低[89]。〈美麗花蝴蝶〉在Hot R&B Airplay位列第27名,成為第三低的在榜歌曲[90]。這是她第九首進入Rhythmic Top 40前十,該榜是衡量曲目在成人當代電台播放的情況[91]。金色德比的丹尼爾·蒙哥馬利(Daniel Montgomery)稱歌曲於Adult Contemporary位列最高11位,是在該國最顯著的榜單成績[92]。
〈美麗花蝴蝶〉在全球音樂榜單表現平平[72]。其在台灣銷售榜(第9)[93]、克羅埃西亞(第3)和西班牙(第4)的電台榜位列前十[94][95]。歌曲在紐西蘭最高峰進入第15名[96],並在義大利(第13)、法國(第14)和英國(第15)的電台榜打進前20位[97][98]。曲目在加拿大電台榜的頂峰成績為第22位[99]。〈美麗花蝴蝶〉在英國首次亮相就取得第22位的最佳成績,結束了凱莉自1992年〈我將在那裡〉連續12首前十單曲的紀錄[100][101]。歌曲在其他地方如瑞典(第24)和澳洲(第27)進入前40[102][103]。凱莉於2024年回顧歌曲不太亮眼的商業表現時稱:「我愛(〈美麗花蝴蝶〉),我覺得我的鐵桿粉絲也喜歡,(這首歌)真的極具意義」[104]。
〈遠走高飛〉也有入駐英國和美國的舞曲榜。曲目和〈頂端〉一起在英國《音樂週刊》出版的《唱片鏡報》夜店榜最高達到第25位[105]。〈遠走高飛〉在美國的《告示牌》Hot Dance Club Play取得第13位,是當時第三低的入榜歌曲[106]。歌曲在Hot Dance Maxi-Singles Sales拿下更大的成功,其憑藉〈我的一天〉連續兩個月位居榜首,並在榜單待了近兩年,成為她上榜時間最長的歌曲[107]。單曲在該榜1998年年榜拿下亞軍,並在1999年年榜位列第28位[108][109]。
Remove ads
音樂錄影帶與現場演出

凱莉聯合丹尼爾·珀爾執導歌曲的音樂錄影帶[110]。片子的部分靈感來自凱莉吃完褪黑素所做的夢,夢裏她在追逐某些東西,但跨過欄桿時刮傷手指,最後也無疾而終[111]。凱莉和演技教練希拉·格雷(Sheila Gray)一起拓展故事情節,格雷稱她的公眾形象與過去背道而馳,原因是現在「非常深情,人們看到時會非常興奮」[112]。影片一開始,凱莉擺出像田納西·威廉斯電影《娃娃新娘》(1956年)中卡洛·貝克一樣的姿勢,內容講述年輕女子和老男人的婚姻[113]。隨著片子播放,她被人透過窺視孔觀察後逃離豪宅,並與小馬互動[61][114]。
哥倫比亞於1997年釋出影片[110],並在兩年後收錄在視頻專輯《環遊世界》[115]。皮亞特科斯基表示「凱莉在樓梯平台歌唱,桿子被光線投射出的巨大影子在她臉上造成竪條紋,這個極具魅力的鏡頭」象徵渴望獨立[61]。北加州公共廣播電視的伊曼紐爾·哈普西斯(Emmanuel Hapsis)就窺視鏡和馬的鏡頭認為作品很獨特[114]。黑人娛樂電視台的喬恩·雷耶斯(Jon Reyes)覺得其「幾乎被解讀為寫給應得自由的馬的情書」[116]。
凱莉在多地演唱〈美麗花蝴蝶〉。1997年,她在《歐普拉·溫芙蕾秀》、《週六夜現場》[117]和《大衛·萊特曼晚間秀》等美國電視節目表演歌曲[34]。《滾石》稱後者是她演唱生涯中最佳演出[118]。凱莉還在1989年美麗花蝴蝶世界巡迴演唱會演唱此曲[119]。2022年,作品也被收錄進《美麗花蝴蝶》25週年紀念版[34]。她在2024年咪咪慶祝會表演的《美麗花蝴蝶》集成曲有包括這首歌[120]。
曲目列表
5. 〈甜蜜蜜〉(Morales Dub) – 7:34
4. 〈頂端〉(Mobb Deep Mix) – 5:31
|
|
Remove ads
參與名單
人員名單來自專輯內頁[8]
A面:〈美麗花蝴蝶〉地點
人員
|
B面:〈遠走高飛〉(美麗花蝴蝶再現版)地點
人員
|
Remove ads
榜單成績
注釋
- 成績有包含〈遠走高飛〉(美麗花蝴蝶再現版)的大衛·摩拉利斯與富家哲混音版,及〈頂端〉(Mobb Deep混音版)
- 成績有包含〈遠走高飛〉(美麗花蝴蝶再現版)
- 成績有包含〈遠走高飛〉(美麗花蝴蝶再現版)及〈我的一切〉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