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耶斯特季瓦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耶斯特季瓦什(瑞典語:Gästgivars,意為「客棧主」)是位於瑞典耶夫勒堡省博爾奈斯市鎮瓦爾斯塔的一座赫爾辛蘭農舍。該農舍於2012年7月1日作為七座赫爾辛蘭帶裝飾的農舍之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1]。耶斯特季瓦什自2010年起被列為受保護建築[2]。該農舍由住宅建築、主屋、經濟附屬建築和外圍建築組成。
該農舍以其命名的「耶斯特季瓦什牆紙」(Gästgivartapeten)而聞名,這種牆紙源自宴會廳中約納斯·瓦爾斯特倫創作的鏤花模板繪畫技術。此項技術隨後在海爾辛蘭地區內外得到了廣泛傳播[3]。耶斯特季瓦什農舍在夏季月份向遊客開放[4]。
Remove ads
歷史
瓦爾斯塔一帶自鐵器時代起便有人類居住,該農舍很可能至少自中世紀起就坐落於現址[3]。地名後綴「-sta」在形成於公元300至600年間的瑞典聚居地中十分常見。在該村的一座鄰近農莊中,曾發現了可追溯至公元700至1000年左右的維京時代遺蹟。[5]
耶斯特季瓦什農舍(瓦爾斯塔1號)的地產位於瓦爾斯塔村北端。1601年地籍冊記載,農舍主奧洛夫·尼爾松(Olof Nillson)為10厄爾蘭和21便士蘭的土地納稅。[5]在17和18世紀,這裡曾經營客棧業務,農舍後來的名稱便源於此[3]。當地的「庭」通常設於客棧附近,1709年至1768年間在此地開庭[5]。1766年最後一位客棧主人去世後,客棧的經營業務向南轉移至幾公里外的庫爾蘭(Kurland)農莊[6]。
據當地傳統記載,17世紀時,客棧主人的妻子克爾絲廷·揚斯多蒂爾(Kerstin Jonsdotter)在橫穿於斯南河時冰面破裂。她當時許願,若能生還,便向教堂捐贈一頂新娘王冠,並讓她的一個兒子成為牧師。她最終獲救。其子約納斯·約翰內斯·瓦爾德納(Jonas Johannes Walldner)後來攻讀神學成為牧師,於1689年至1698年在阿爾布羅任職,而在阿爾布羅教堂的收藏中確有一頂金質新娘王冠。約翰斯多特的孫子埃里克·揚松(Erik Jonsson,1722年—1766年)成為了該農舍的最後一位客棧主人[7]。
與農舍成夾角布置的主屋(Herrstugan)建於1838年,用於節慶活動,其外牆最初為木桁架結構[3]。其木料根據樹輪年代學定年為1837年[8]。在由同一家族傳承數代後,該農舍於19世紀40年代被售出[5]。在19世紀60年代初瓦爾斯塔進行的法定土地整理期間,該農莊擁有約15公頃耕地和200公頃森林[5]。當時耶斯特季瓦什與村中大多數農舍一樣,其建築圍繞着兩個庭院而建,但宴會廳旁的一棟房屋已被拆除,使得主樓的庭院向於斯南河方向敞開了一個口子[3]。
農舍於1882年進行了翻修,外牆覆上了木鑲板[3]。在由家族父子相傳後,該農舍到20世紀40年代為3位無子女的兄弟姐妹所有。當時農舍被出租給一位農民耕種,但並未出售,其後所有權由鄰近福爾森(Forsens)農莊的親戚接管。[9]主樓在1950年左右進行了一次勘查,菲力伯特·洪布拉參與了此次工作。1950年至1952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翻修,包括更換窗戶、鋪設水管管道、更換隔熱材料、安裝現代化廚房以及增建一個門廊。此項工作通過阿爾布羅家庭手工業協會(Arbrå hemslöjdsförening)、私人、阿爾布羅市和翁德什維克教區的共同出資和努力得以完成。[10]根據一份49年的租約,自1952年起,家庭手工業協會可免租使用該農莊,以開辦織布作坊,並最終在夏季提供其手工藝品銷售。在此期間,主樓獲得了「手工業農莊」(Hemslöjdsgården)的暱稱。[11][12]

20世紀60年代,耶斯特季瓦什農舍最後一位繼承人去世,繼承權傳給了女兒約琳(Gölin)的後裔,她嫁給了福爾森農莊主的一個兒子。他們持續管理並經營森林,而耕地和農舍主體則繼續對外出租。1977年最後一位租戶搬出後,農舍展開了大規模翻修。[11]與此同時,傳統的鏤花模板繪畫技術重新受到關注,促使牆紙印刷商Duro於20世紀60年代推出一款復刻宴會廳牆面裝飾的牆紙[13]。截至2022年,耶斯特季瓦什牆紙(Gästgivarstapeten)仍在生產[14]。
2018年5月,該房產宣布出售,這是瑞典首次有世界遺產項目掛牌出售。新業主自2019年夏季起,在夏季月份面向公眾開放餐廳、紀念品商店,並提供世界遺產農舍的導覽服務。[15]
Remove ads
外觀

農莊總計包含九棟建築,其全部主體均被列為受保護建築。宴會廳如今覆以立式木牆板,並塗有黏土塗料,入口上方裝有一個建於1950年的裝飾性小雨篷。住宅建築則裝飾着橫向木牆板,同樣塗有紅色黏土塗料。[3]
在農莊的南圍院周圍,有幾棟經濟附屬建築。其中最古老的一棟據信可追溯至18世紀,其內部結構可佐證,它曾用作馬廄、儲藏室,並供女傭和僱工居住。最南端是一棟較大的穀倉。西側建於20世紀初的牲畜棚部分與主建築相連,一個較小的柴房也是如此。[3]
內部裝飾
耶斯特季瓦什農舍的建造正值鏤花模板繪畫技術傳入海爾辛蘭地區之時[8]。宴會廳二樓的內部裝飾於19世紀40年代由約納斯·瓦爾斯特倫採用鏤花模板繪畫技藝完成。瓦爾斯特倫本人便來自耶斯特季瓦什所在的瓦爾斯塔村,是阿爾布羅地區居民常聘請的著名海爾辛蘭裝飾畫家之一。這些繪於粉色背景之上的彩色鏤花模板圖案,構成了聞名遐邇的「耶斯特季瓦什牆紙」(Gästgivartapeten)的原稿。圖案四周飾有模仿鎏金木條的繪製的邊框。窗楣呈半月形,飾以仿青銅或仿木紋的圖案。門楣上的花卉組合則為徒手繪製。[3]這裡的門楣和窗楣裝飾比赫爾辛蘭農舍中常見的更為精細繁複,工藝也更精湛。[16]東牆上的兩扇窗戶之間,鑲嵌着一幅風景畫,描繪了瀑布旁的一座磨坊。此畫的創作很可能以某幅銅版畫或石版畫為藍本。畫作上方,兩位古典風格的天使懸於藍色背景之中,其靈感顯然源自昂貴的英國韋奇伍德陶瓷。[3]
二樓的其他房間也由瓦爾斯特倫採用同樣的技術裝飾,即在裱於亞麻布上的紙面進行鏤花模板繪畫。門廳的圖案由淺灰色背景上的灰色花環組成。而一樓的宴會廳則飾以一款風格較為傳統的鏤花模板圖案,意在模仿絲綢紋理。一樓的其他房間在1950年左右經過了翻修,但這間宴會廳大體上保持了原始風貌。[3]
-
一樓的鏤花模板繪畫裝飾較二樓更為簡約
-
一樓房間內的多功能家具
-
約納斯·瓦爾斯特倫繪製的門楣
-
二樓的宴會廳,飾有鏤花模板繪製的場飾和異域主題的徒手畫,其門楣裝飾靈感來源於韋奇伍德陶瓷,作者為約納斯·瓦爾斯特倫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