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員國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員包括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名額為五個,自1945年聯合國成立以來一直未變;其中,中國代表權在1971年通過聯合國大會決議中華民國轉至中華人民共和國行使;原蘇聯的代表權於1991年由俄羅斯聯邦繼承。

目前的成員國

常任理事國
更多信息 國家, 所屬區域集團 ...
非常任理事國:
更多信息 國家, 所屬區域集團 ...
Remove ads

區域集團

Thumb
  非洲集團
  亞洲-太平洋集團
  東歐集團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集團
  西歐和其他國家集團
  不屬於任何國家集團的聯合國成員
  非聯合國成員國或地區
  • 非洲集團:3個安理會席位名額。
  • 亞洲-太平洋集團:2個安理會席位名額。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集團:2個安理會席位名額。
  • 西歐和其他國家集團:2個安理會席位名額,其中至少有一個必須出自西歐國家。
  • 東歐集團(經濟轉型國家):1個安理會席位名額[1]

此外,至少有一個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來自阿拉伯地區,這一名額從非洲集團和亞洲-太平洋集團中交替產生。這一原則在1967年時得到確認,自1968年開始施行,所以1967年沒有阿拉伯國家按照這一原則當選非常任理事國。應該強調的是,非常任理事國的名額分配方法並非是正式的,而是非官方性質的,因此是可以變更的。

每年的聯合國大會都會選舉產生五個新的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每個非常任理事國的任期為兩年。這一選舉被安排在每年的10月16日開始的聯合國大會期間。每個集團產生的新任非常任理事國,在得到該集團三分之二多數成員國同意的條件下方可當選。一個國家是可以多次擔任非常任理事國的,但是其兩個任期必須是不連續的,即不得連任必須至少相隔一年。

選舉時間表
更多信息 選舉年份, 奇數年 ...

*備註:阿拉伯國家名額從這兩個集團中交替產生。

Remove ads

以前和未來的安理會組成

從1946年至1965年期間,聯合國安理會一直延續設置6個非常任理事國的名額。當時,聯合國還沒有如今使用的區域集團的設置及名額分配原則,因此這6個名額在當時的分配情況是:

  • 拉丁美洲:2個名額
  • 英聯邦國家:1個名額
  • 東歐地區:1個名額
  • 中東地區:1個名額
  • 西歐地區:1個名額

當然,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出現,例如1961年西歐地區選舉產生的非常任理事國是非洲國家利比里亞;在1964年至1965年期間科特迪瓦代替了英聯邦國家成員的名額;自1956年開始東歐地區的名額被亞洲國家所取代。

另外,日本德國印度巴西組成「四國聯盟」,藉由安理會改革的機會積極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還有意大利韓國墨西哥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國組成的「咖啡俱樂部」,反對「四國聯盟」成為常任理事國。

歷年產生的非常任理事國

1946至1965年期間

年份 拉丁美洲席位 英聯邦席位 東歐
亞洲席位 [2]
中東席位 西歐席位
1946年  巴西  墨西哥  澳大利亞  波蘭  埃及  荷蘭
1947年  哥倫比亞  敘利亞  比利時
1948年  阿根廷  加拿大  烏克蘭
1949年  古巴  埃及  挪威
1950年  厄瓜多  印度  南斯拉夫
1951年  巴西  土耳其  荷蘭
1952年  智利  巴基斯坦  希臘
1953年  哥倫比亞  黎巴嫩  丹麥
1954年  巴西  新西蘭  土耳其
1955年  秘魯  伊朗  比利時
1956年  古巴  澳大利亞  南斯拉夫
1957年  哥倫比亞  菲律賓  伊拉克  瑞典
1958年  巴拿馬  加拿大  日本
1959年  阿根廷  突尼西亞  義大利
1960年  厄瓜多  錫蘭  波蘭
1961年  智利  土耳其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利比里亞 [3]
1962年  委內瑞拉  迦納  羅馬尼亞  愛爾蘭
1963年  巴西  菲律賓  摩洛哥 [4]  挪威
1964年  玻利維亞  象牙海岸 [5]  捷克斯洛伐克
1965年  烏拉圭  馬來西亞  約旦  荷蘭
Remove ads

1966年至今

年份 非洲集團
*包括阿拉伯國家代表席位
亞洲-太平洋集團
*包括阿拉伯國家代表席位
拉丁美洲加勒比國家集團 西歐和其他國家集團 東歐集團
1966年  馬利  奈及利亞  烏干達  日本  約旦 *  阿根廷  烏拉圭  荷蘭  新西蘭  保加利亞
1967年  埃塞俄比亞  印度  巴西  加拿大  丹麥
1968年  阿爾及利亞 *  塞內加爾  巴基斯坦  巴拉圭  匈牙利
1969年  尚比亞  尼泊爾  哥倫比亞  芬蘭  西班牙
1970年  蒲隆地  獅子山  敘利亞 *  尼加拉瓜  波蘭
1971年  索馬利亞  日本  阿根廷  比利時  義大利
1972年  幾內亞  蘇丹 *  印度  巴拿馬  南斯拉夫
1973年  肯亞  印度尼西亞  秘魯  澳大利亞  奧地利
1974年  喀麥隆  毛里塔尼亞  伊拉克 *  哥斯大黎加  白俄羅斯
1975年  坦桑尼亞  日本  蓋亞那  義大利  瑞典
1976年  貝寧  利比亞 *  巴基斯坦  巴拿馬  羅馬尼亞
1977年  毛里塔尼亞  印度  委內瑞拉  加拿大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1978年  加彭  奈及利亞  科威特 *  玻利維亞  捷克斯洛伐克
1979年  尚比亞  孟加拉  牙買加  挪威  葡萄牙
1980年  尼日爾  突尼西亞 *  菲律賓  墨西哥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1981年  烏干達  日本  巴拿馬  愛爾蘭  西班牙
1982年  多哥  薩伊  約旦 *  蓋亞那  波蘭
1983年  辛巴威  巴基斯坦  尼加拉瓜  馬爾他  荷蘭
1984年  布吉納法索[6]  埃及 *  印度  秘魯  烏克蘭
1985年  馬達加斯加  泰國  千里達及托巴哥  澳大利亞  丹麥
1986年  剛果  迦納  阿聯酋 *  委內瑞拉  保加利亞
1987年  尚比亞  日本  阿根廷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義大利
1988年  阿爾及利亞 *  塞內加爾  尼泊爾  巴西  南斯拉夫
1989年  衣索比亞  馬來西亞  哥倫比亞  加拿大  芬蘭
1990年  象牙海岸  薩伊  葉門 *[7]  古巴  羅馬尼亞
1991年  辛巴威  印度  厄瓜多  奧地利  比利時
1992年  維德角  摩洛哥 *  日本  委內瑞拉  匈牙利
1993年  吉布地  巴基斯坦  巴西  新西蘭  西班牙
1994年  奈及利亞  盧旺達  阿曼 *  阿根廷  捷克
1995年  波札那  印度尼西亞  宏都拉斯  德國  義大利
1996年  埃及 *  幾內亞比索  南韓  智利  波蘭
1997年  肯亞  日本  哥斯大黎加  葡萄牙  瑞典
1998年  加彭  甘比亞  巴林 *  巴西  斯洛維尼亞
1999年  納米比亞  馬來西亞  阿根廷  加拿大  荷蘭
2000年  馬利  突尼西亞 *  孟加拉  牙買加  烏克蘭
2001年  模里西斯  新加坡  哥倫比亞  愛爾蘭  挪威
2002年  喀麥隆  幾內亞  敘利亞 *  墨西哥  保加利亞
2003年  安哥拉  巴基斯坦  智利  德國  西班牙
2004年  阿爾及利亞 *  貝南  菲律賓  巴西  羅馬尼亞
2005年  坦桑尼亞  日本  阿根廷  丹麥  希臘
2006年  迦納  剛果共和國  卡達 *  秘魯  斯洛伐克
2007年  南非  印度尼西亞  巴拿馬  比利時  義大利
2008年  布吉納法索  利比亞 *  越南  哥斯大黎加  克羅地亞
2009年  烏干達  日本  墨西哥  土耳其  奧地利
2010年  加彭  奈及利亞  黎巴嫩 *  巴西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2011年  南非  印度  哥倫比亞  德國  葡萄牙
2012年  摩洛哥 *  多哥  巴基斯坦  瓜地馬拉  亞塞拜然
2013年  盧旺達  南韓  阿根廷  澳大利亞  盧森堡
2014年  查德  奈及利亞  約旦 *  智利  立陶宛
2015年  安哥拉  馬來西亞  委內瑞拉  新西蘭  西班牙
2016年  埃及 *  塞內加爾  日本  烏拉圭  烏克蘭
2017年  衣索比亞  哈薩克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  瑞典  義大利
2018年  象牙海岸  赤道幾內亞  科威特 *  秘魯  荷蘭  波蘭
2019年  南非  印度尼西亞  多明尼加  德國  比利時
2020年  尼日爾  突尼西亞 *  越南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愛沙尼亞
2021年  肯亞  印度  墨西哥  愛爾蘭  挪威
2022年  加彭  迦納  阿聯酋 *  巴西  阿爾巴尼亞
2023年  莫桑比克  日本  厄瓜多  馬爾他  瑞士
2024年  阿爾及利亞 *  獅子山  南韓  蓋亞那  斯洛維尼亞
2025年  索馬利亞  巴基斯坦  巴拿馬  希臘  丹麥
2026年
Remove ads

各國的安理會成員國任期

迄今為止,共有132個聯合國會員國出任過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員國職位,其中包括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截至2018年,各國出任安理會會員國的次數不盡相同,而且在132個曾經出任過安理會會員國的國家中,已經有6個國家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或是不復存在了。現存的聯合國會員國中,有127個國家當選過安理會成員國,另外還有66個國家從未當選過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

截至2024年初,各國擔任聯合國安理會會員國的次數及基本情況如下: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目前(2023年)在任的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現今已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

更多信息 年數 [8], 國家 ...
Remove ads

從未成為安理會成員國的聯合國會員國

截至2017年12月,在聯合國的193個會員國當中,只有5個是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這也就意味着剩餘的188個聯合國會員國需要分配安理會的另外10個成員國席位。因此,有為數眾多的聯合國會員國至今未有一次當選安理會的成員國。

從未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員國的國家共有68個國家,其中包括65個現今存在的國家,還有3個是歷史上曾經存在的國家。其中,3個歷史上曾經存在卻沒有成為安理會會員國的國家是 坦加尼喀 尚吉巴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與桑給巴爾聯合協定》獲得通過後,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合併成為一個國家,並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新國家在同年11月1日改名為 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而 南斯拉夫是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2003年2月4日,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更名為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由於 蒙特內哥羅在2006年6月3日宣布獨立, 塞爾維亞繼承了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聯合國會員國席位。此後, 蒙特內哥羅在2006年6月28日加入聯合國。

從未成為安理會成員國的聯合國會員國名單如下:

      現今已不存在的前聯合國會員國

更多信息 聯合國會員國, 所屬區域集團 ...
Remove ads

參見

注釋和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