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聯邦流離失所者、難民與戰爭受害者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聯邦流離失所者、難民與戰爭受害者部(德語:Bundesministerium für Vertriebene, Flüchtlinge und Kriegsgeschädigte; BMVt ) 是1949到1969年間的西德聯邦部委之一。

在美、英、法三國占領區合併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之前,西德各各自負責流離失所者的相關事宜。西德成立後,組建了流離失所者辦公室(德語:Amt für Heimatvertriebene),以便幫助流離失所者與難民融入西德社會、扶助戰爭受害者、提供補償與初步援助。在1949年8月的議會選舉後,聯邦流離失所者事務部於9月成立,並接管了相關工作。[1]

該部的首任部長是漢斯·盧卡舍克——一位基督教民主聯盟黨員、聯邦議員,及德國流離失所者中央協會(德語:Zentralverband vertriebener Deutscher)的前主席——在戰前,他負責在上西里西亞組織針對波蘭人的宣傳。[2]1969年,在經歷9位部長後,該部宣告解散,其權限被移交至其他聯邦部委。該部門曾出現大量醜聞與爭議:盧卡舍克的繼任者特奧多爾·奧伯蘭德曾是納粹黨的活躍成員、曾負責對猶太人和波蘭人的種族清洗,並最終因其過往而被迫辭職;另一位部長漢斯·克魯格在就任後被曝光參與了波蘭占領區的暴行,也被迫辭職;至於盧卡舍克本人,其離職很可能是前納粹分子密謀的結果。[3]

起初,該部分別於1952年和1953年通過了《負擔均衡法》(德語:Lastenausgleichsgesetz)和《聯邦驅逐者法》(德語:Bundesvertriebenengesetz),它們是該部日後進一步活動的法律基礎。

在該部門要求下以及特奧多爾·奧伯蘭德的領導下,德國組織編撰了《關於德國人從中東歐被驅逐的文件》英語Schieder commission。在該項目的十年間,由前納粹分子特奧多爾·席德英語Theodor Schieder維爾納·康茨英語Werner Conze和民族主義歷史學家漢斯·羅爾特菲斯英語Hans Rothfels領導的「柯尼斯堡圈」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該文件為第三帝國的侵略性政策提供了意識形態辯護。 [4]

Remove ads

部長

更多信息 姓名 (生卒年), 政黨 ...
Remove ads

腳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