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聖母訪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母訪親
Remove ads

聖母訪親,又譯聖母往見(英語:The Visitation of the Blessed Mary)是基督教的傳統節日之一,紀念聖母瑪利亞拜訪依撒伯爾[1],在西方基督教中於5月31日紀念,在東方基督教中於5月30日紀念[2]

Thumb
聖母訪親,取自蓬圖瓦茲主教座堂的彩色玻璃畫

事件

Thumb
傳統上認為的聖母訪親路線,從納匝肋至艾因卡雷姆。

四部福音書中只有路加福音記載了這一事件:

瑪利亞就在那幾日起身,急速往山區去,到了猶大的一座城。她進了匝加利亞的家,就給依撒伯爾請安。依撒伯爾一聽到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的腹中歡躍。依撒伯爾遂充滿了聖神,大聲呼喊說:「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吾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這是我哪裡得來的呢?看,你請安的聲音一入我耳,胎兒就在我腹中歡喜踴躍。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

——路加福音 1:39-45, 思高本

聖母瑪利亞領報的時候,加俾額爾天使告訴她,她的表姐依撒伯爾已懷孕6個月。瑪利亞聞訊,往依撒伯爾家,向她道賀[3]。那時兩位女子都已懷孕,瑪利亞懷着聖子耶穌,而依撒伯爾懷着洗者若翰。據《路加福音》記載,『那時候,瑪利亞動身往山區,到猶太的一座城去。她進了匝加利亞家裡,問候依撒伯爾。......』這裡並沒有說明這座城的具體信息,可能是耶路撒冷南邊的艾恩卡勒姆英語Ein Karem,也可能是希伯侖。這次旅程大概有100公里遠,瑪利亞在那居住了大約3個月,由於那時依撒伯爾已懷孕6個月,多數學者們認為這是為了等到洗者若翰出生。

天主教相信,這次訪親的目的乃是將天主聖寵帶給依撒伯爾與她腹中的若翰。當依撒伯爾聽見瑪利亞問候的話時,充滿聖神,高聲大呼道:「在女人中你應受讚美!你胎中的孩子,也應受讚美……」甚至腹中的若翰也歡躍起來。至此,聖子耶穌赦免了若翰的原罪。若翰的靈魂充滿了天主的寵愛,蒙受聖化[3][4]。之後,為了回應依撒伯爾的話,瑪利亞用美麗的歌詞,讚頌天主,即《尊主頌[3]

聖若瑟可能在去的路上陪伴着瑪利亞,之後回到了納匝勒,並在三個月之後接瑪利亞回家。[4]

天主教會中,聖母訪親是玫瑰經歡喜五端的第二端。

Remove ads

節慶

西方教會

聖母訪親節慶起源於中世紀。1389年,教宗烏爾巴諾六世在布拉格總主教約翰·耶恩施泰因(John of Jenstein)的推動下,為了結束天主教會大分裂,將這一節日列入羅馬禮儀日曆,定於7月2日慶祝[5]。在特利騰禮儀日曆中,這一節日被定為「雙重節日」。當庇護五世的彌撒禮儀於1604年被教宗克萊孟八世的新版本所取代時,探訪節成為「第二等級雙重節日」,而這一名稱在1960年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的改革中被稱為「第二等級節日」。聖母訪親節仍定於7月2日,即洗者若翰誕辰八日慶期結束後的次日。除了7月2日外,探訪節也傳統上被記念於將臨期的「四季星期五」,並作為當天的福音讀經[6]

1969年,羅馬禮儀日曆被修訂,將探訪節移至5月31日,介於「聖母領報(3月25日)」與「洗者若翰誕生(6月24日)」之間,以使其更好地與福音書的記載相協調[7]。聖母訪親節也是玫瑰經中「歡喜五端」的第二端[8]

1662年版《公禱書》的英國聖公會日曆中,聖母訪親節是以黑字標註的節日,定於7月2日[9]。但許多現代聖公會日曆已改在5月31日慶祝,與羅馬日曆的更改保持一致。德國的天主教和路德宗教會也仍保留7月2日的慶祝日期。同樣,斯洛伐克的天主教會也保留7月2日的日期,因為自13世紀以來,在利沃察的聖母訪親大殿英語Basilica_of_the_Visitation_of_the_Blessed_Virgin_Mary,_Levoča每年7月第一個周末都會舉行重要的全國性朝聖活動。使用1970年以前日曆的傳統派天主教徒英語Traditionalist Catholicism也仍在7月2日慶祝此節日。

東方基督教

東正教會中,紀念聖母訪親事件的節日相對較晚,始於19世紀。推動這一節日設立並為《聖人日課集》(Menaion)編寫禮儀的,是耶路撒冷的俄羅斯正教傳教團負責人掌院英語Archimandrite安東寧·卡普斯汀英語Antonin_Kapustin(1817–1894)[10]。建造在傳統訪親地點艾因卡雷姆英語Ein Karem的戈爾尼女修道院於每年3月30日慶祝此節日。如果3月30日落在拉撒路聖週六復活節之間,節日將順延至復活期的星期五(光明星期五)。但並非所有東正教管轄區都已接受慶祝這一節日。

敘利亞基督教中(如敘利亞禮天主教會等),訪親節在「報喜期」中第三個主日慶祝,即聖誕節前的一個節期。[1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