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肛門膿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肛門膿瘍(英語:Anorectal abscess),又稱肛門直腸膿瘍,是肛門直腸化膿性疾病的急性表現,而肛瘻(anal fistula)則通常是其慢性形式。[1] 簡單來說,膿瘍是在肛門或直腸周圍組織中積聚膿液的腔室。
Remove ads
病因
大多數肛門膿瘍的成因與肛門腺體(anal glands)及其導管的感染有關,這被稱為「隱窩腺源性假說」(cryptoglandular hypothesis)。[2][3] 當這些腺體的導管被糞便或其他物質堵塞時,細菌會在腺體內滋生,導致感染和膿瘍形成。[4] 這些膿瘍通常是多種細菌混合感染,包括厭氧菌和需氧菌。[5]
分類
肛門膿瘍根據其發生的解剖位置(即涉及哪個肛周或直腸周圍間隙)進行分類。[9][10] 一個化膿過程可能涉及多個間隙。[11] 主要類型包括:
- 肛周膿瘍(Perianal abscess):最常見的類型[12],佔大多數病例(約45%)。[13] 位於肛門邊緣周圍的皮下組織。
- 坐骨直腸窩膿瘍(Ischiorectal abscess):位於坐骨直腸窩內,此空間較大,可積聚大量膿液。[14] 約佔13%的病例。[15]
- 括約肌間膿瘍(Intersphincteric abscess):位於內、外括約肌之間的間隙。[16] 約佔11%的病例。[17]
- 提肛肌上膿瘍(Supralevator abscess):最少見的類型[18],位於提肛肌之上、骨盆腔之內。[19] 約佔4%的病例。[20]
- 黏膜下膿瘍(Submucosal abscess):位於肛管或直腸黏膜下方。[21] 非常罕見。[22]
- 肛後深層膿瘍(Deep postanal abscess):位於外括約肌後方、尾骨前方的肛後深層間隙。[23]
此外,還有一些複雜類型:
Remove ads
症狀與體徵
所有類型膿瘍的共同症狀通常是疼痛逐漸開始,強度慢慢增加,伴有壓迫感和脹滿感,這種感覺是持續且無法緩解的。[26] 即使沒有明顯的體徵(隱藏性膿瘍),也應考慮膿瘍的可能性。[27] 其他一般症狀包括腫脹,偶爾有發燒。[28] 約有20%至33%的患者報告曾有過類似的肛門直腸膿腫發作史。[29]
不同類型膿瘍的具體表現有所不同:
- 肛周膿瘍:在肛門邊緣可見或觸及一個有壓痛、發紅、有波動感的腫塊。[30] 坐下或排便時疼痛加劇。[31] 患者通常沒有發燒。[32] 可能伴有局部腫脹、充血、硬結。[33] 如果膿瘍已自行破潰,可能會有膿性分泌物流出。[34]
- 坐骨直腸窩膿瘍:如果膿瘍較大,可能表現為臀部單側的大範圍紅腫和硬結。[35][36] 患者有嚴重的臀部疼痛,但皮膚表面的表現可能不明顯。[37] 發燒和白血球增多很常見。[38][39] 大型坐骨直腸窩膿瘍常代表馬蹄形膿瘍的延伸,應尋找後中線的感染源頭。[40]
- 括約肌間膿瘍 和 黏膜下膿瘍:通常沒有外部可見的感染跡象,因為膿瘍局限於肛管內,屬於「隱藏性膿瘍」。[41] 患者感到持續的直腸壓迫感,坐下或用力時有嚴重的直腸疼痛。[42] 直腸檢查可能觸及發紅、疼痛的腫塊,伴有發燒和白血球增多。[43] 由於疼痛劇烈,可能無法進行直腸指檢。[44]
- 提肛肌上膿瘍:患者有嚴重的直腸或臀部疼痛,但沒有外部皮膚跡象。[45] 可能伴有尿瀦留、發燒和白血球增多。[46] 直腸或陰道檢查可觸及壓痛性腫塊。[47][48] 患者可能全身不適。[49] 此類膿瘍可能是括約肌間膿瘍向上延伸,或是由腹腔內或盆腔病變(如闌尾炎、憩室炎、盆腔炎、內臟穿孔)引起的真性盆腔膿瘍。[50]
- 肛後深層膿瘍:這是另一種「隱藏性膿瘍」,臨床評估困難。[51] 視診無炎性皮膚改變。[52] 肛門後方、尾骨前方可能有壓痛。[53] 可能需要針刺抽吸或在麻醉下檢查才能確診。[54]
診斷
診斷主要依賴詳細的病史詢問和仔細的體格檢查。[55]

- 體位:檢查時,患者通常採取側臥位(Sims position)或膝胸位。[56]
- 視診:檢查肛門直腸周圍皮膚狀況、衛生情況及任何解剖異常。[57] 尋找腫脹、發紅(hyperemia)、硬結(induration)或波動感(fluctuance)。[58] 讓患者用力(Valsalva maneuver)以觀察是否有直腸或內痔脫垂。[59] 分開肛周皮膚皺褶以尋找隱藏的肛裂。[60]
- 觸診:進行360度直腸指檢,注意男性前列腺和女性子宮頸的情況。[61] 評估是否有壓痛或腫塊。[62] 對於較深的膿瘍(如提肛肌上膿瘍),可能需要通過直腸或陰道檢查觸及壓痛性腫塊。[63][64]
- 針刺抽吸:可用於確認可疑區域是否存在膿液。[65]
- 肛門鏡檢查(Anoscopy):如果懷疑內部異常,應使用肛門鏡直接觀察肛管內部結構。[66]
- 麻醉下檢查(Examination under anesthesia, EUA):對於疼痛劇烈無法配合檢查,或懷疑隱藏性膿瘍(如括約肌間、肛後深層膿瘍)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檢查以明確診斷。[67]
Remove ads
- 血糖檢測:快速檢測血糖以評估是否存在糖尿病。[68]
- 影像學檢查:
- 超聲波(Ultrasonography):經肛門超聲波(Transanal ultrasound)可以描繪肛門括約肌與膿瘍或瘻管的解剖關係。[69] 膿瘍通常顯示為低迴聲區域(hypoechoic defects)。[70] 注射雙氧水作為對比劑可能有助於顯示複雜瘻管。[71] 腹部和盆腔超聲波可用於識別深部膿瘍。[72]
- CT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對於評估單純的肛門膿瘍作用有限,因為其對括約肌結構的顯示不佳。[73] 但可用於評估提肛肌上膿瘍是否與盆腔病變相關,或評估某些複雜瘻管。[74] 腹部和盆腔CT可用於識別深部膿瘍。[75]
- 磁力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另一種準確成像方法,尤其適用於評估複雜或復發性瘻管相關的膿瘍。[76]
- 腹部檢查:評估是否有腹腔內受累跡象。[77]
Remove ads
鑑別診斷
治療
肛門膿瘍的治療應被視為外科急症,主要方法是早期引流(early drainage)。[80] 不應採取保守治療,延誤治療可能導致慢性感染、組織破壞、纖維化和長期功能損害。[81]

引流方式取決於膿瘍的類型和患者狀況:
- 肛周膿瘍:對於體積不大於10厘米且無併發症的簡單肛周膿瘍,可在急症室於局部麻醉下進行切開引流。[82][83] 建議作十字形(cruciate)或橢圓形(elliptical)切口,以利於引流。[84][85] 切口應盡量靠近肛緣。[86] 通常會切除部分皮膚邊緣以防過早閉合導致復發。[87] 可能需要程序性鎮靜。[88] 打開所有分隔(loculations)後,一般不需要填塞紗布,以免阻礙引流。[89] 對於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應在手術室全身麻醉下進行引流。[90]
- 坐骨直腸窩膿瘍:表淺的膿瘍可在急症室引流(但復發率高),較深的膿瘍必須在手術室處理。[91] 需先排除馬蹄形延伸。[92] 在腫脹最明顯處、靠近肛緣作一個或多個切口引流。[93] 對於大的腔洞,可放置引流管(如 de Pezzer 導管)以加強引流。[94] 若有全身感染跡象(發燒、白血球增多),引流時需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術後加用口服抗生素。[95]
- 括約肌間膿瘍:需緊急在手術室引流,並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96] 引流方式是通過切開覆蓋膿腔的內括約肌(內括約肌切開術, sphincterotomy)來實現。[97] 可將傷口邊緣作造袋縫合(marsupialization)以助止血和引流。[98]
- 黏膜下膿瘍:通過切開膿瘍上方的黏膜進行內部引流。[99] 可作造袋縫合,無需填塞或放置引流管。[100]
- 提肛肌上膿瘍:需緊急在手術室手術,並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101] 引流路徑的選擇至關重要,取決於膿瘍的來源:若源於括約肌間膿瘍向上延伸,應經直腸引流;若源於坐骨直腸窩膿瘍或經括約肌瘻管向上延伸,應經會陰(經坐骨直腸窩)引流;若源於腹腔或盆腔疾病,可經直腸或經腹引流。[102] 錯誤的引流路徑可能導致難治的肛瘻(如提肛肌上瘻或括約肌外瘻)。[103]
- 肛後深層膿瘍 及 馬蹄形膿瘍:引流肛後深層間隙需作後正中線切口。改良的方法是僅作部分遠端內括約肌切開,同時處理可能存在的肛腺感染源(即一次性瘻管切開術)。[104] 對於馬蹄形延伸至坐骨直腸窩的部分,需在相應皮膚作輔助切口並放置引流物(如引流條或引流管)。[105]
抗生素通常只作為輔助治療,用於以下情況:[106][107]
常規進行膿液細菌培養的價值有限,因為其預測是否存在瘻管的價值不高。[109]
在引流膿瘍的同時是否進行一期瘻管切開術(primary fistulotomy,即同時處理可能存在的瘻管內口和管道)仍有爭議。[110]
預後與處置
併發症
特殊情況
- 克隆氏症患者:肛周膿瘍是克隆氏症的常見表現之一。[132] 治療原則是及時引流。[133] 對於複雜情況,長期放置引流管可能是安全有效的,有助於預防復發或避免直腸切除。[134]
- HIV感染者:肛門直腸疾病在HIV陽性人群中較常見。[135] 雖然擔心傷口癒合不良,但有症狀的膿瘍通常仍需手術處理。[136] 治療方案需個體化。術前CD4+細胞計數越低、存在愛滋病或白血球計數低於3000/mm³,傷口癒合不良的風險越高。[137] 對於簡單膿瘍且無高風險因素者,可行切開引流。對於複雜膿瘍或高風險患者,建議使用引流線(seton)以緩解症狀。[138]
- 白血病患者:肛門直腸併發症雖然罕見,但可能危及生命。[139] 由於白血球低下,患者可能只有發燒和肛周疼痛,而無明顯膿腫波動感。[140] 感染通常是多種細菌混合,死亡率可達5%至20%。[141] 儘管過去因擔心感染擴散和癒合不良而避免手術,但目前認為在急性白血病未受控的情況下,進行切開引流似乎是安全的。[142] 治療通常包括坐浴、大便軟化劑、止痛藥和廣譜抗生素,並避免直腸檢查或灌腸。[143]
圖庫
肛門膿瘍的其他圖片
-
肛周膿瘍
參考書目
- Boe, John M. (41) Anorectal Disorders. Walls, Ron M.; Hockberger, Robert S.; Gausche-Hill, Marianne (編). Rosen's Emergency Medicine: Concepts and Clinical Practice 9th. Elsevier. 2018: 336-346. ISBN 978-0323354790.
- Aggarwal, Piyush; Ternent, Charles A.; Thorson, Alan G. (160) Anal Fistula Management. Feldman, Mark; Friedman, Lawrence S.; Brandt, Lawrence J. (編). 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 10th. Saunders. 2016: 1871–1885. ISBN 978-1455746927.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