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肥城路11號公寓
1900年代青岛德国建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36°04′04.2″N 120°18′50″E 肥城路11號公寓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肥城路11號,始建於1901年,1904-1905年間擴建至現今規模。
歷史
肥城路11號與西側的海恩大樓可能同屬於德國電氣工程師約瑟夫·卡爾·海恩(Josef Karl Henn),肥城路11號建造時間略晚於海恩大樓。《青島官報》(Amtsblatt für das Deutsche Kiautschou-Gebiet)記載海恩於1901年6月參與了今肥城路11號所在地塊的拍賣。1902年夏海恩大樓發生火災時該樓已建成,初建時該樓僅有一層[1]。1904年海恩離開青島並將海恩大樓賣給地產商阿爾弗雷德·希姆森(Alfred Siemssen)的弟弟、青島啤酒廠業務經理恩斯特·希姆森(Ernst Siemssen)[2],肥城路11號樓是否一併被賣給希姆森暫不確定。
1904至1905年間,該樓被擴建至現今規模[1]。1907年行名錄記載德國商人馬丁·約翰森(Martin Johannsen,有時拼寫為Johannssen)在肥城路經營啤酒批發和雪茄煙倉儲[3]。1912年,約翰森在該樓開設「健康泉」(Gesundbrunnen)礦泉水廠[4]。1913年地籍圖顯示該樓所在地塊屬於約翰森[5]。
1914年11月日軍占領青島後,約翰森於1915年被日軍逮捕押往戰俘營[6]。該樓改為日本人設立的青島基督教會、青島基督教青年會。1916年4月,日本基督教徒吉利平次郎在此開設英語夜校「青島英學院」(青島英學塾),1917年4月增設日語、簿記學科,改為中日合班制的「青島學院」。1918年,該校遷至館陶路捷成洋行舊址[7][8],該校後來發展為青島學院商業學校,設於今單縣路青島一中址[9]。青島日本基督教會後來遷至今桓台路高苑路路口建立教堂,年代不詳。
該樓此後用途不詳。學者魯海稱該樓曾為青幫分子張樂古開設的《平民報》(原名《平民白話報》)報社[10]。另據《山東省志·對外經濟貿易志》記載1941至1942年間肥城路11號曾有進出口商中和公司[11]。該樓現為民居[1]。
Remove ads
建築特色
該樓高3層(含閣樓1層),正立面中軸對稱,一層中央為券式入口,兩側各設兩個券窗,轉角鑲嵌花崗岩裝飾,二層接建部分門窗與一層一致,三層因立面收分開四個券窗[1]。每層窗戶裝飾各不相同。屋頂鋪紅色牛舌瓦,開老虎窗[12]。
圖集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