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胡慧珊紀念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胡慧珊紀念館是為紀念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普通中學女生胡慧珊而建的一座永久性私人紀念館,位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建川博物館聚落汶川地震博物館旁的一片小樹林中,占地面積52平方米,建築面積19平方米,由建築師劉家琨設計捐建。在建築師的自述中,認為「對普通生命的珍視是民族復興的基礎」是這座建築訴求的社會意義[1]

事实速览 胡慧姍紀念館, 概要 ...

胡慧珊(1992年10月11日-2008年5月12日),生前就讀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鎮聚源中學初三一班,是一個喜歡文學並懷有作家夢想的女生。在劉家琨的回憶中提到,選擇為胡慧珊建立紀念館是因為在地震現場的訪談中,「被胡慧珊母親劉莉珍藏女兒臍帶乳牙的細微具體,和父親胡明的堅強、驕傲所震撼」[1]

為了觸發人們對地震的集體記憶,該建築的外形模仿了災區中常見的坡頂救災帳篷,表面刷成青灰色,室內外也採用災區中常見的紅磚鋪地,內部採用胡慧珊生前所喜歡的粉紅色調粉刷,牆上布有胡慧珊一生中所用的書包、筆記本、羽毛球拍、球鞋、小梳子、小髮夾、圍巾等紀念品,在斜坡屋頂上設一個圓形天窗採光[2][3]

在紀念館完工後,出於對逝者的尊重與對小面積紀念館的維護,當地人民政府在與胡惠珊父母協商後採用了大窗式玻璃對紀念館正廳大門與窗戶進行了封閉,並在大門框上安裝了銘牌,使之在最大程度方便遊客與悼念者進行欣賞、懷念的情況下對紀念館內藏品進行保護。[4]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