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脫字符表示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emove ads

脫字符表示法(Caret notation)是對ASCII碼不可打印的控制字符的一種表示法。用一個脫字符 (^)後跟一個大寫字符來表示一個控制字符的ASCII碼值。

例如,控制字符ACK的ASCII碼值為6,可用^F表示,因為F是字母表的第6個字符。NULL字符的碼值為0,用^@表示,因為在ASCII碼表中,字符A前面的字符就是@。 DEL字符的碼值是127,表示為^?, 因為ASCII字符'?'恰在'@'之前,在'@'代表0時,'?'表意為-1,所以可以指稱7位ASCII表的-1(2補碼為127)。

許多操作系統,包括類UNIX系統DOS,允許用戶按下Ctrl鍵時按下另一個脫字符表示法使用的字母鍵,來輸入控制字符。

脫字符表示法被許多程序使用,特別是Unix終端驅動程序與文本文件顯示程序如moreless。通常用於終端機連線(例如Telnet通訊協定),以脫字符^開頭,再接一個符號,用來讓這些控制字元得以在畫面上顯現。雖然看起來是兩個字元,但在終端機上實際只有一個字元。在絕大部分的終端機系統中,包括Windows命令提示字元(cmd.exe)、LinuxFreeBSD,都可用Ctrl代表脫出字元,輸入想要的ASCII控制字元。例如想輸入空字符,就要輸入Ctrl+2,而非^@,後者會顯示成兩字元,前者只會顯示成一字元。

更多信息 二進制, 十進制 ...
Remove ads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