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腎靜脈血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腎靜脈血栓意指在引流腎臟的腎靜脈中形成血塊,導致患側腎臟靜脈血流量下降,且血塊有可能會移行到身體他處。本症由德國病理學家Friedrich Daniel von Recklinghausen於1861年首次描述,最常發生於:凝血異常或脫水的新生嬰兒,與患有腎病症候群的成年人。 [1]
腎病症候群會導致尿液蛋白質過度流失, 血液中白蛋白低下,膽固醇升高和水腫 ,導致血液容易凝固,增加形成血塊的危險。 其他較少見的原因包括高凝血狀態,癌症,腎臟移植, Behcet症候群 , 抗磷脂症候群,或背部或腹部的鈍傷。 [2]
治療主要在於防止腎臟進一步形成血塊與維持穩定的腎功能。 抗凝劑的使用是標準治療。 [1] 膜性腎小球腎炎是成年人腎病症候群的最常見原因,發生率高峰在40-60歲的人,男性的發病率是女性的兩倍。 由於腎病症候群又是腎靜脈血栓的最常見的病因,因此腎靜脈血栓最高危險群在於40歲以上的人和男性。 [2]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