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腓特烈·威廉文理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腓特烈·威廉文理中學(德語:Friedrich-Wilhelm-Gymnasium,縮寫為FWG)是一所位於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特里爾市的文理中學。它是德國最古老的文理中學之一。

歷史
這所文理中學於1561年作為一所耶穌會學校創立,最初取名為三一學院。耶穌會士也是當時特里爾老大學的主辦者。從1614年起,課程在特里爾耶穌會教堂旁的一座建築內進行,該建築現為神學院所在地。耶穌會一直負責學校的運營,直到1773年耶穌會修會被解散。自那時起,特里爾選侯國末任大主教兼選帝侯——薩克森的克萊門斯·文策斯勞斯接管這所學校。
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中,特里爾選侯國崩潰。1794年,法國軍隊占領特里爾。1801年,特里爾成為法國薩爾省的省會。原本由選帝侯管理的學校被改組為法國的中心學校。1814年,改稱特里爾學院。1815年拿破崙一世戰敗後,特里爾被併入普魯士王國下屬的下萊茵大公國(1822年,改稱萊茵省),這所學校也隨之改稱特里爾王家文理中學(簡稱特里爾中學[1]),但直到1858年才正式得到「王家文理中學」的頭銜[2]。1830年—1835年,卡爾·馬克思在此就讀。1896年,由於新建另一所名為「威廉皇帝文理中學」(今馬克斯·普朗克文理中學)的學校,為便於區分,這所老校改名為「腓特烈·威廉文理中學」,以紀念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學校的歷史建築大部分被毀。1946年—1961年,教學在同樣遭嚴重破壞的前帝國本篤會修道院——聖馬克西敏修道院舊址中進行。由於舊校舍位於市中心、無法擴建,又需與市立圖書館共用,因此未被重新啟用。該建築被出售給特里爾教區,用於重建為主教神學院及其圖書館。1961年,在學校建校400周年之際,學校遷入奧勒維格街與施皮茨米爾街交匯處的新校舍,並沿用至今。
在1960年代末的德國學生運動時期,學校曾發生過激烈的抗議事件,甚至出現向秘書處投擲燃燒瓶的襲擊事件,後來的「六月二日運動」成員蒂爾·邁耶也參與其中。當時校園牆上曾以大字標語寫道:「打斷施瓦爾的骨頭——一切權力歸於委員會!」「施瓦爾」指的是當時的校長雅各布·施瓦爾,他還是學校400周年紀念文集的主編,該文集由圭多·格羅斯撰寫,於1961年由保利努斯出版社出版。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