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艾萬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艾萬年(?—1635年7月27日),米脂人,明朝末年將領。
艾萬年由武學生投身軍旅,累積戰功升至神木參將。崇禎四年(1631年),跟隨曹文詔收復河曲。點燈子進入山西後,艾萬年跟隨曹文詔在桑落鎮、花地窊、霧露山接連擊敗敵軍。都司王世虎、守備姚進忠在戰鬥中陣亡。起義軍退到石樓的康家山屯駐,西邊距離黃河三十里。綏德知州周士奇、守備孫守法在含峪設下伏兵,渡過黃河襲擊敵軍,將其擊敗。崇禎五年(1632年),艾萬年跟隨參政樊一蘅平定了不沾泥。山西告急時,他跟隨曹文詔向東征討,與李卑在一個月內五次奏報捷訊,又與賀人龍一同擊敗八大王(張獻忠)、掃地王的軍隊。第二年,起義軍打算東逃,艾萬年接連在延家山、亢義村、賈寨村擊破敵軍,被提拔為副總兵。
起初,山西遭受起義軍侵擾後,當地的土寇也趁機作亂,三關的王剛、孝義的通天柱、臨縣的王之臣等人都曾攻破城池。後來見起義軍勢力衰弱,他們相繼歸順,但暗中仍結黨不散。山西巡撫戴君恩剛到任,謀劃將他們誅殺。崇禎七年(1634年)正月迎春時,戴君恩召王剛赴宴,將其斬殺,又在其他地方殺掉通天柱,而艾萬年也捕殺了王豹五(王之臣)及其黨羽領兵王,生擒翻山動、姬關鎖、掌世王,將俘虜押送到京師,晉中基本被平定。有人議論戴君恩殺害降將,給事中張第元極力陳說這些被蹂躪地方的慘狀,請求記錄艾萬年的功勞。艾萬年恰逢生病請求回鄉,不久被加授署都督僉事。
崇禎八年(1635年)二月,艾萬年上疏請求合計賊寇數量,推行堅壁清野之法。崇禎帝非常讚賞他的建議,下令有司商議施行,但最終未能採用他的策略。不久,艾萬年被任命為孤山副總兵,駐守平涼。當時,總督洪承疇迫於六月滅賊的期限,急於進軍作戰。眾將領見敵多兵少,都揣度難以取勝,但形勢已無法阻止。艾萬年與副將劉成功、柳國鎮,游擊王錫命合兵三千,在六月十四日抵達寧州的襄樂,遇敵大戰,斬首數百。敵人伏兵突然殺出,將他們重重包圍。艾萬年、柳國鎮奮力作戰,最終不敵陣亡。劉成功、王錫命身負重傷返回。士兵戰死一千多人。事情上報後,朝廷按制度追贈撫恤。[1]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