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地球特派員
2025年的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地球特派員》(英語:Elio,香港譯《外星奇遇記》)是一部2025年美國電腦動畫科幻冒險片,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和華特迪士尼影業共同製作,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發行。該片由瑪德琳·夏拉菲安、石之予及阿德里安·莫利納[註 2]共同執導(夏拉菲安的導演處女作),尤納斯·基布里布、柔伊·莎達娜、賈米拉·賈米爾和布拉德·加雷特配音。故事講述11歲的男孩艾立歐與地球以外的外星族群展開接觸的奇異經歷。
該電影的敘事由莫利納構思,故事主題圍繞童年與社交孤立,靈感來自他在軍事基地成長及後來入讀加州藝術學院的經歷。該片最初於2022年9月宣布,由莫利納擔任導演。莫利納後來離開該項目,轉而製作《可可夜總會2》,2024年8月,宣布由夏拉菲安與石之予接替成為主要導演。製作團隊設計了一個名為「College Project」的流程,以打造宇宙背景設定「Communiverse」的視覺風格。該片使用虛擬變形鏡頭拍攝,並採用皮克斯最新的Luna照明工具組,快速確定燈光與整體美術風格。配樂由羅伯·西蒙森作曲。
《地球特派員》於2025年6月10日在洛杉磯好萊塢埃爾卡皮坦劇院首映,由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排定2025年6月20日於美國上映[2]。該片獲得影評人好評,票房收入超過1.3億美元。
Remove ads
劇情
影片圍繞着一個痴迷太空的小男孩艾利歐·索利斯展開。在他的父母去世後,他由姑姑兼法定監護人歐嘉·索利斯少校撫養。他們的關係十分緊張:艾利歐感到孤獨和被誤解,渴望逃離地球;而歐嘉則因撫養一個叛逆的孩子,放棄了自己成為宇航員的夢想而感到掙扎。
艾利歐利用自己的業餘無線電台(Ham Radio)設備,成功攔截到一個來自太空的神秘信號。在一個深感被排斥的夜晚,他潛入歐嘉工作的軍事基地,使用更強大的通訊設備回復了該信號,並謊稱自己是「地球的領導者」。他的信息被一個名為「寰宇社區」(Communiverse)的泛銀河高級物種聯盟接收,他們隨即前來並將他傳送到他們的總部。
在寰宇社區,艾利歐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接納,但他必須維持自己是地球領袖的謊言。此時,寰宇社區正面臨着來自好戰軍閥格里貢的威脅,格里貢因其暴力傾向而被拒絕加入聯盟。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並保住自己在社區中的位置,艾利歐自告奮勇地前去與格里貢談判。
談判失敗後,艾利歐被囚禁。在牢房中,他結識了格里貢的兒子格勞登,一個心地善良的孩子,他並不想繼承父親的好戰衣缽。兩人策劃了一個用克隆體代替格勞登的計劃,試圖欺騙格里貢,但計劃最終失敗,艾利歐的真實身份——一個普通的孩子——也因此敗露。被激怒的格里貢隨即武力占領了寰宇社區。
在混亂中,格勞登意外啟動了一艘飛船,帶着自己、艾利歐和前來尋找他的歐嘉一同返回了地球。然而,地球寒冷的環境對格勞登是致命的,他很快便生命垂危。為了拯救格勞登,他們必須駕駛飛船返回寰宇社區,但他們的航線被一片危險的太空碎片區所阻擋。
在緊要關頭,歐嘉無法獨自導航,艾利歐利用自己的無線電台向全球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發出了求救信號。來自世界各地的無線電愛好者們(包括之前與艾利歐有過節的布萊斯)接力為歐嘉提供導航數據,成功引導飛船安全穿越了碎片區。這次全球協作的經歷讓艾利歐深刻地意識到,他在地球上並不孤單。
他們及時返回寰宇社區,拯救了格勞登。目睹了這一切的格里貢被兒子的勇敢和父子之情所打動,最終選擇與兒子和解並撤回了他的軍隊。為了表彰艾利歐帶來的和平,寰宇社區正式邀請他擔任地球大使。然而,艾利歐在經歷了這一切後,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歸屬是在地球,與姑姑歐嘉在一起。他婉拒了邀請,但承諾未來會回來。
影片結尾,艾利歐和歐嘉的關係得到了修復,他們回到了地球上的家。艾利歐通過他的無線電台,繼續與遠在太空的朋友格勞登保持着聯繫。
Remove ads
配音員
Remove ads
製作
2022年9月,華特迪士尼影業在D23博覽會上宣佈皮克斯正在製作一部定名為《Elio》的電影,由阿德里安·莫利納執導,瑪麗·愛麗絲·德拉姆(Mary Alice Drumm)製片,尤納斯·基布里布(Yonas Kibreab)聲演主角艾立歐(Elio);艾美莉卡·弗利拉聲演歐嘉·索利斯(Olga Solis),艾立歐的媽媽[16]
這部電影最初由莫利納構思,並未定位為「關於青春疏離的個人成長故事」。[17]在故事開發過程中,莫利納表示其感來自他在軍事基地的度過的年經歷以及後來入讀加州藝術學院的經歷。導演瑪德琳·夏拉菲安描述莫利納的感受時表示:「他覺得自己在那裡找到了同伴,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世界」。[18] 經過數年工作後,莫利納認為自己「終究不是適合看到這部片完成的人」,因此退出該項目,轉而製作《可可夜總會2》。[19]
2024年6月,皮克斯首席創意官彼特·達克特透露《青春養成記》的導演石之予目前參與製作《地球特派員》[20]。2024年8月,皮克斯在D23博覽會上正式確認莫利納退出並參與新電影項目的製作,電影改由石之予和瑪德琳·夏拉菲安共同執導。[17][21]艾美莉卡·弗瑞娜因行程衝突退出,她的角色重寫為艾立歐的姨姨,並由佐伊·索爾達娜配音[22][23][24]。
本電影的劇本由茱莉亞·趙、馬克·哈默和麥克·瓊斯撰寫;趙此前合寫《青春養成記》,瓊斯則曾合寫《靈魂急轉彎》與《路卡的夏天》。[25]製作過程中,導演團隊在探討孤獨主題時,曾諮詢多名心理學家,包括前美國外科醫生總監維韋克·穆爾蒂,以此討論兒童的孤獨感與悲傷。[26][27][28]
《地球特派員》是資深製作設計師哈利·傑索普在皮克斯參與的最後一部電影,他與視覺特效主管克勞蒂亞·鐘·薩尼(Claudia Chung Sanii)合作,打造出宇宙背景「Communiverse」的視覺風格。[17]團隊目標是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太空形象,呈現半透明、發光的質感,並採用鬆散定義的重力法則,以適應不同外星物種的存在。[17]傑索普將兩人確立視覺風格的創作過程稱為「College Project」。在此過程中使用了虛擬實境以及水槽中的微距攝影,其中一個測試鏡頭是在皮克斯工作室派對中用飲水杯拍攝的,另一個則是將油與水放入盛有亮片和閃粉的玻璃碗中拍攝。[17]
對於劇中的外星人角色設計,團隊研究了微觀植物與動物,以捕捉奇異卻令人信服的氛圍。[17]登登的設計尤其受到幼體昆蟲和緩步動物(如水熊)的啟發。設計該角色時,最大的挑戰在於找到可愛與詭異之間的平衡,並在沒有眼睛的情況下仍能展現豐富表情。動畫監督裘德·布朗比爾(Jude Brownbill)表示,格洛頓截然不同的造型與性格是讓角色成功的關鍵。[17]液態變形超級電腦OOOOO的動態效果給技術團隊帶來特殊挑戰,其流體感是透過2D動畫測試定義,並利用了動畫影集《勝與敗》的臉部骨架綁定與技術。[17]
皮克斯最新的Luna照明工具組使製作團隊能夠同時定義燈光與鏡頭,在製作初期就確立視覺美學。在電腦動畫領域,燈光通常是最後一個視覺階段,與實景拍攝中鏡頭與燈光同步進行的方式不同。[17]導演們與攝影指導德里克·威廉斯(Derek Williams)和喬丹·倫佩爾(Jordan Rempel)合作,創造出靈感源自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執導科幻電影,如《E.T.外星人》及《第三類接觸》,還有同時期科幻恐怖片電影雷德利·斯科特《異形》與約翰·卡本特《突變第三型》的視覺。[29]這包括陰影、霧氣和光暈,以營造夢幻的氛圍。[29]電影採用變形鏡頭拍攝。夏拉菲安表示,他們使用「真實攝影機,和拍攝實景電影的方法一樣」,並補充說,觀眾或許能看到一些細節,例如「光源周圍會有一圈紅色光環」。[29]
Remove ads
音樂
2024年11月,宣布由羅伯·西蒙森為電影譜寫配樂。[30] 這是西蒙森首度為動畫長片創作音樂。[31]西蒙森約在電影上映前兩年半開始參與製作。皮克斯向他分享了故事內容,他對其主題產生強烈共鳴。[31]電影中每個主要場景皆被賦予獨特的音樂風格與聲響特色。[31]
發行
《地球特派員》最初排定2024年3月1日於美國上映[33],但受到2023年美國編劇協會大罷工影響,延期至2025年6月13日於美國上映[34],之後再次延期至2025年6月20日於美國上映[2]。
票房
截止2025年6月22日,《地球特派員》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票房收入為2,100萬美元,其他地區則為1,400萬美元,全球總票房達3,500萬美元。[7][8]
在美國和加拿大,《地球特派員》與《28年毀滅倒數》同期上映,最初預計在開片週末於3,750家戲院的票房約為3,000萬美元。[35][36]電影首日票房為900萬美元,其中包括週三及週四的試映場票房3百萬美元,導致預估下修至2,000萬至2,200萬美元。[37]最終電影首週共獲2,100萬美元的首週票房,排名第三,僅次於《馴龍高手》與《28年毀滅倒數》,成為皮克斯歷來最低的開片週末票房紀錄。[37]
《Deadline Hollywood》的安東尼·達萊桑德羅(Anthony D'Alessandro)與《The Hollywood Reporter》的帕梅拉·麥克林托克(Pamela McClintock)將此低開票房歸因於《馴龍高手》及《星際寶貝:史迪奇》)的競爭。[37][38]達萊桑德羅、麥克林托克及《綜藝》的麗貝卡·魯賓(Rebecca Rubin)也指出,在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時代,皮克斯原創電影在票房上呈現挑戰,但他們認為該片有可能在後續幾週展現持久力,類似皮克斯2023年電影《元素方城市》。[37][38][39]
Remove ads
評價
根據評論匯總網站爛番茄匯總的219篇評論文章,83%的評論者給予該作正面評價,使之獲得「認證新鮮」標識[40] 在Metacritic上,40位影評人共給予了66分的分數(滿分100分),這部電影獲得了「普遍好評」。[41]
觀眾評價方面,根據CinemaScore調查,該片獲得A級評分(以A+至F計),而PostTrak調查的觀眾則給予83%的整體正面反應,其中有59%表示他們會「絕對推薦」此片。[37]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