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英格蘭文化

英格蘭地區的人類活動,現代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的文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英格蘭文化(英語:Culture of England),指的是一種以英格蘭的語言、風俗傳統、各類基督教系宗教和象徵物為主軸的西歐文化[1]

Thumb
Thumb
莎士比亞之歌》中第25頁和27頁的彩繪插圖,作者為19世紀的專職插畫家H.C. Hoskyns Abrahall。

盎格魯-撒克遜人移民到英格蘭地區以來,諾曼征服天主教基督新教清教徒聖公會、以及來自整個英聯邦的移民們都參與了對英格蘭文化的構建。英格蘭的文化大臣媒體大臣體育大臣同時也兼任全英國(聯合王國)的文化、媒體、體育大臣[2],可見英格蘭文化對全英國的影響力之大。

英格蘭文化在歐洲盎格魯文化圈和全世界都佔有一席之地,其中又以「不列顛群島上的構成國」和「美國」受英格蘭的影響最深。英格蘭人在文學電影音樂藝術哲學領域上表現亮眼,許多科學技術、工業技術、革命思想的發源地都在英格蘭[3],英格蘭至今在工程學民主制造船業航空業汽車產業數學體育中佔據領先地位。

與英國文化強調「多元民族融合」的敘事邏輯不同,英格蘭文化更強調自己的「單一民族特性」,將現代英格蘭人視為古代盎格魯-薩克遜人的直系繼承者,且對昂撒傳統有一定的浪漫化想象[4]。例如,刻板印象中的英格蘭人應該有黑色幽默貴族皇室的傳統、或紳士淑女一般的品格[5],但實際上不可能人人如此。

Remove ads

象徵物文化

Thumb
英格蘭國旗的盾牌
Thumb
聖喬治屠龍的油畫
Thumb
三獅紅盾
Thumb
側面獅的裝飾
Thumb
橡樹種子與葉子
Thumb
牛頓的蘋果
Thumb
都鐸玫瑰的紋章
Thumb
帕丁頓熊的泥塑
Thumb
彼得兔的陶瓷彩繪

是英格蘭雖然不是獨立國家,是英國旗下的構成國,但也擁有自己的國旗,和英國的國旗不是同一個[6]

這面國旗叫「聖喬治紅十字旗」,是為了紀念天主教中的聖人——聖喬治而創造的。所謂聖喬治,就是英格蘭王國的「主保聖人」,根據《聖經》裏的傳說,英格蘭這片土地就是被聖喬治保祐的。在中世紀歐洲,聖喬治經常以「屠龍者」的形象出現在各種繪畫、文學之中。由此而來的「聖喬治節」是英格蘭的一個國定假日,此節日也能用來紀念莎士比亞的誕辰和逝世。

根據記錄,中世紀倫敦塔的裏面就已經開始養獅子,且品種明確為「巴巴里獅」。獅子頻繁出現在各類英格蘭的「紋章」之中,要麼是盾牌上的圖案,要麼是盾牌兩側的支撐物。獅子的彫像也頻繁出現在英格蘭的古建築遺址和文化遺產中。獅子同時也是英格蘭體育運動的象徵,例如英格蘭板球隊[10]

中世紀的英格蘭士兵或國王經常以「勇敢者」自居,如果他們的勇敢獲得大部份人的認可,那英格蘭人就會為他們取一個和「獅子」有關的尊稱。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他為了天主教而參加十字軍東征,並停止了和自己宗教相同的法國的戰爭(此戰爭並非後來的百年戰爭),因此被英格蘭人尊奉為「獅心王理查」,意為擁有獅子一樣勇敢且寬容的內心[11]1198年,獅心王理查親自設計了一面畫有三隻獅子的紅色盾牌作為國徽,此國徽至今已沿用了900多年。

橡樹的種子和葉子經常出現在和英格蘭有關的標誌、彫刻或者美術裝飾之中,尤其以建築和服裝為多。「皇家橡樹日」是為了紀念查理二世1651年伍斯特戰役(英國內戰中最後的戰役)後從議會黨(圓顱黨)的控制下逃脫,他藏在一棵橡樹裏以避免被發現,最終成功存活。另外,雪伍德森林中一棵有800年~1000年歷史的橡樹,傳說是羅賓漢的主要藏身之處。

如果一定要說是哪種玫瑰,那就是「都鐸玫瑰」。這個名稱起源自都鐸王朝,在玫瑰戰爭結束時,玫瑰被定為國花,以象徵兩大家族和解。都鐸玫瑰由「約克家族的白玫瑰」和「蘭開斯特家族的紅玫瑰」結合而成,蘭開斯特家族是金雀花王朝的分支,這兩個家族曾為了國王的繼承權而戰爭。

都鐸玫瑰有時也可稱為「英倫玫瑰(England's Rose)」,用來讚美那些受人愛戴的女性,例如戴安娜王妃的綽號就叫英倫玫瑰[16][17]。另外,英格蘭高爾夫球聯盟英格蘭國家橄欖球隊的標誌上也有使用它。

  • 英格蘭至今都沒有國歌

一些英格蘭的議員和政黨正提議,英格蘭應該要像蘇格蘭、威爾士一樣定出個官方認可的國歌[18][19]

目前階段,整個英國的國歌《天佑吾王》經常被代替為英格蘭國歌,其它帶有濃厚英格蘭風情的歌曲,例如《希望與光榮的土地》(在英聯邦運動會上中代為英格蘭國歌)、《耶路撒冷》(在國際板球比賽中)、《統治吧,不列顛尼亞》和《祖國我向你立誓》也被頻繁代用。

Remove ads

宗教文化

多神教

在基督教擴散之前,英格蘭人信奉的是印歐多神教(在基督教化後被稱為異教),但印歐多神教是個很大的分類,英格蘭人信奉的是其中凱爾特多神教體系、羅馬多神教體系和盎格魯-撒克遜異教體系。尤其盎格魯-撒克遜異教是原本英格蘭主流民族的宗教,它的神話和魔法體系和德國人的日耳曼原始宗教、北歐人的北歐神話非常類似,而北歐神話又在丹麥人征服英格蘭的時候傳入英格蘭地區,和盎格魯-薩克遜異教融合。

天主教和凱爾特基督教

根據考古證據,基督教最早是由羅馬帝國在西元3世紀4世紀傳入英格蘭地區的,最晚在7世紀時變為英格蘭的主流宗教,至今不變。

根據傳說,基督教被耶穌的門徒之一「亞利馬太的約瑟」帶到英格蘭,也有人認為最早傳教的人是「不列顛的盧修斯」。在羅馬帝國的軍團離開英格蘭後,原始不列顛人已經大部份變成了基督徒。在之後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移民到來時,多神教在英格蘭復興,這代表著英格蘭倒退回了前基督教時代。從4世紀開始,英格蘭上絕大部份都完是多神教徒,此後幾十年,日耳曼系宗教在全英格蘭遍地開花。在英格蘭人的宗教認同固定為基督教之前,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不列顛人就已經融合為一個統一的英格蘭民族了。

西元597年奧古斯丁傳教團的到來才結束這個局面。當時,基督教中的天主教派系從蘇格蘭和歐洲大陸兩面重新進入英格蘭,西元597年,坎特伯雷第一任大主教奧古斯丁和北方凱爾特基督教傳教士(最著名的為蘇格蘭的林迪斯法恩的艾丹卡斯伯特)在英格蘭傳教,並獲得巨大成功。這段歷史在早期的英格蘭基督教文獻中有所記錄,例如7世紀的《林迪斯法恩彩繪福音書》和比德所寫的歷史書。

Remove ads

獨立的英格蘭教會

1536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和「西班牙阿拉貢王國的凱瑟琳」離婚,亨利八世藉此讓英格蘭的本土教會從羅馬教廷那裡獨立,自成一派,並與德國的「宗教改革運動」結合。英格蘭教會在面對天主教的時候不是全盤否定,而是保留了大部份主教職位、華麗的教堂、和繁瑣的加冕典禮,但同時用「路德宗神學」代替原本的天主教教義。這就是英格蘭國教「聖公會」的由來。

今天,聖公會依然是英格蘭的國教。聖公會教徒認為,自己和天主教之間是有歷史傳承關係的,但天主教廷不承認這一點。自伊麗莎白一世統治的時期(1558年1603年)以來,英國的國王/女王就是自動兼任英格蘭教會的教長,作為象徵。而聖公會的第二大領袖是坎特伯雷大主教,他才是真正管理聖公會的人,聖公會的信徒也是聽從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指令,而非國王/女王。實際上,聖公會並不俱備宗教獨立性,它是英國政府的一個下屬機構,必須服從於英國國會的民主制度管理。因為英國殖民地廣闊的關係,聖公會在全球各地都有教堂,尤其在英聯邦國家中非常多。

英格蘭的另一大合法基督教派系是「衛理公會」,它是在18世紀發展起來的,已經在英格蘭形成了強大的傳統。它起源於「衛理公會復興運動」,由包括約翰·衛斯理和他的弟弟查爾斯·衛斯理發起,當時該宗教自稱為聖公會內部的一個派系,自己只是改革而非顛覆,但在約翰·衛斯理死後獨立,與聖公會徹底分離。另外,英格蘭因為民主體制宗教自由的健全,所以允許和聖公會理念不同的、屬於「基督新教派系」的宗教在此傳教。

無論何種基督教派,「聖喬治」都被公認為「全英格蘭國土的守護聖人」,英格蘭的國旗就是由聖喬治十字架組成的。同時殉道者埃德蒙·伯克也能算是英格蘭的守護靈,但地位不如聖喬治。在愛德華三世之前,聖奧爾本被一些人尊為英國的第一位基督教殉道者。

「換鐘敲鐘」是英式教堂的獨特敲鐘方式,這個敲鐘技巧由教堂敲鐘者中央委員會代代傳授,並得到古代大學青年協會皇家坎伯蘭青年協會等傳統文化組織的推廣。換鐘敲鐘是多蘿西·L·塞耶斯的作品《九個裁縫》的核心概念,該小說於20世紀30年代寫成,其中的換鐘敲鐘的文化影響了之後的小說、電影、遊戲作品。

Remove ads

建築文化

Thumb
圖為牛津大學裏的「基督堂座堂 」,是目前英格蘭地區最小的純石頭教堂。它呈現典型的「盎格魯-撒克遜式」裝飾和力學支撐,特點是擁有大量像海星尖針蕾絲一樣的三角形骨架。

史前時期

英格蘭早在史前時期,就有能力建造大量建築。其中基本都是石碑型,最著名的為巨石陣埃夫伯里魔鬼之箭拉德斯頓獨石卡斯特里格等。

古羅馬時期

羅馬人(現代義大利人的祖先)在征服英格蘭的時候,同時也引入了大量新的建築形態,例如長方形的議事堂、羅馬浴場圓形劇場凱旋門羅馬神廟、羅馬道路、羅馬堡壘、柵欄和馬廄[20]。其中,規模最大的建築物有兩個,一個是英格蘭北部的哈德良長城[21],另一個是位於薩默塞特郡巴斯的羅馬浴場。

隨著古羅馬帝國對基礎建設和公共設施的投入,一批英格蘭城市逐漸繁榮壯大,較有名的有倫敦巴斯約克郡切斯特聖奧爾本斯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

俱有鮮明英格蘭民族風格的建築,始於盎格魯-撒克遜時期

目前英格蘭至少有五十座1000年以上的教堂,它們全是由盎格魯-撒克遜人建造的。儘管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教堂已經不是原樣了,盎格魯-撒克遜人很喜歡對建築物的「裝飾」、「力學支撐」等小細節進行改良,但遠遠看去,建築的大致外觀是千年不變的。除一座純木造教堂外,其餘所有英格蘭的古代教堂均是「純石頭」、「磚石混合」或者「木石混合」型。唯一的純木造教堂是格林斯泰德教堂,它同時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純木製教堂[22][23]

盎格魯-撒克遜式教堂的形狀多彩多樣,甚至有些是直接蓋在「羅馬建築遺跡」上面的[24],把遺跡當作教堂的底盤,觀看者可以明顯看出「盎格魯式磚頭」和「羅馬式磚頭」的差異[25]。從盎格魯早期的「科普特式教堂」到基督教早期的「長方形教堂」,英格蘭的教堂風格總有幾個共通的特點,例如白色石頭做的牆壁、木製柱子或模仿木頭紋理的石柱、高挑空白的拱廊、三角形骨架等。

註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