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莫氏連鰭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莫氏连鳍䲗
Remove ads

莫氏連鰭䲗學名Synchiropus morrisoni),是輻鰭魚綱海龍目䲗亞目䲗科連鰭䲗屬一種[3],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海域,從日本澳洲,向東至美屬薩摩亞,深度10至40公尺。[2]本種由美國學者倫納德·彼得·舒爾茨於1960年描述發表,模式產地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種加詞源自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約瑟夫·保羅·埃爾德雷德·莫里森(Joseph Paul Eldred Morrison)的姓氏,以紀念其在1946至1947年期間在比基尼環境研究當地因十字路口行動核試驗受到的影響。[4][5]本魚體延長且縱扁,體色多變,有紅、棕、白色相間,背鰭高聳,有垂直條紋,下側有白色斑點,頭部、胸鰭和臀鰭上有細小的藍色斑點[6],背鰭硬棘4枚、背鰭軟條8枚、臀鰭軟條7枚,體長可達8公分,棲息在海藻生長的礁石區,以底棲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觀賞魚。

𮬣

事实速览 莫氏連鰭䲗,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