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萊拉·施耐普斯

美國女數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莱拉·施耐普斯
Remove ads

萊拉·施耐普斯Leila Schneps,1961年12月22日),美國女數學家,居住在法國,供職於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和皮埃爾和瑪麗·居里大學朱西厄校區英語Jussieu Campus數學研究所, 她的研究專長為數論。除了發表學術論文,施耐普斯還編有數部教科書,寫過一本科普書和多篇科普文章,這些科普作品是關於刑事訴訟中數學的運用和濫用。施耐普斯還以筆名凱瑟琳·蕭(Catherine Shaw)發表了一系列數學主題謀殺小說。

事实速览 萊拉·施耐普斯(Leila Schneps), 出生 ...
Remove ads

教育

施耐普斯於1983年獲得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數學、德語和文學的學士學位,然後她赴法國讀研究生。1985年,她在巴黎第十一大學奧賽校區完成數學正規博士班(Doctorat de Troisième Cycle)學業,[1] 論文主題是橢圓曲線p進L函數英語p-adic L-function[2] 1990年獲得數學博士學位,[3] 論文主題是p進L函數英語p-adic L-function伽羅瓦群[4] 1993年獲得弗朗什-孔泰大學特許任教資格,論文主題是逆伽羅瓦問題英語Inverse Galois problem[5][6]

職業經歷

施耐普斯在1990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前,在法國和德國多所大學做過助教,之後,她在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做博士後。1991年,她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和弗朗什-孔泰大學獲得永久研究職位,至今她仍然在此工作。[6] 在1990年代末,她曾在哈佛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美國國家數學科學研究所短期訪問研究。[7]

出版物

學術論文

施耐普斯在1980年代末以來,在解析數論各領域有論文發表。她早年的工作是關於p進L函數的,[8] 這也是她第一篇學位論文的課題,她隨後從事黎曼ζ函數相關領域研究[9]

1990年代末以來,施耐普斯主要研究伽羅瓦理論,包括伽羅瓦群,幾何伽羅瓦群作用和逆伽羅瓦問題,[10] 她在算術幾何這些領域的研究得到很高的評價。[11] 進而,她進入了格羅滕迪克-泰希繆勒群方面的研究[12][13][14][15],並且成為保護亞歷山大·格羅滕迪克論著和歷史的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她近來的研究工作是關於李代數[16][17][18]

著作

施耐普斯參編數部數論方面的教科書。她還編輯過格羅滕迪克的兒童畫英語Dessin d'enfant理論的系列講義[19],並在此系列講義中發表論文一篇[20],她是一部關於逆伽羅瓦問題的教科書的編者之一[10],參編了一部關於伽羅瓦群的專著[21]。她還是一部關於場論的專著的共同作者之一[22],一部關於伽羅瓦-泰希繆勒理論的專著的編者之一[23]

施耐普斯在2013年出版了一部名為《法庭上的數學:數字在庭審中的運用和濫用》(Math on Trial: How Numbers Get Used and Abused in the Courtroom),這部書是與她同為數學家女兒共同完成的[24]。這部書是寫給大眾的科普書,以歷史上10個官司為例,介紹了數學——尤其是統計學——如何影響訴訟判決的,尤其是數學被誤用的時候。本書儘管不是教科書,但書評人認為很適合學生閱讀,並登堂入室,啟發學生「思考、交流,甚至討論相關課題」[25],書評人認為,本書「在內容選取的平衡方面做的很好,既為專家提供足夠的數學知識,以驗證細節,又不至於把普通讀者淹沒的細節之中」[26] ,還有書評人認為,本書適合「父母輔導孩子學習數學和法律」[27]

也有一些書評人對本書提出批評,認為本書過度簡化了複雜的訴訟中數學的影響。一位書評人認為,儘管本書對一些庭審中數學的局限性做了適當的描述,但誇大了數學在訴訟中的作用[28]。有書評認為,本書受作者所選取的案件的影響,讓人覺得「庭審錯誤比比皆是」,作者沒有充分描述律師、法官的常規和專業的質證[29]

Remove ads

譯作

施耐普斯將多部法語著作譯成英文,包括《費馬-懷爾斯數學入門》(Invitation to the mathematics of Fermat-Wiles[30]、《伽羅瓦理論》(Galois theory),[31]、《一位數學家與他的時代角力》(A Mathematician Grappling With His Century[32]、《霍奇理論和復代數幾何II》(Hodge Theory and Complex Algebraic Geometry II[33]、《p進L函數和p進表示》(p-adic L-Functions and p-Adic Representations[34] 、《重整化方法:臨界現象、混沌、分形結構》(Renormalization methods : critical phenomena, chaos, fractal structures[35]

Remove ads

格羅滕迪克

數學家亞歷山大·格羅滕迪克在1991年隱居,並撤銷他已發表的論文。十餘年後,施耐普斯和皮埃爾·洛查克(Pierre Lochak)在比利牛斯山一小鎮找到了隱居的格羅滕迪克,並保持通信。[36]。施耐普斯是「格羅滕迪克圈」(Grothendieck Circle)的創始者之一,格羅滕迪克圈是一個以提供格羅滕迪克圈相關信息為宗旨的團體,創立並運行格羅滕迪克圈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收集格羅滕迪克的信息,包括他未發表的論著。施耐普斯還協助翻譯格羅滕迪克與讓-皮埃爾·塞爾的通信[37]

文學作品

2004年,施耐普斯以筆名凱瑟琳·蕭(Catherine Shaw)出版了《三體問題,劍橋之謎》(The Three Body Problem, a Cambridge Mystery)一書[38],這是一部犯罪小說,故事的人物有1800年代末劍橋研究三體問題的數學家。書名是一雙關語,既指數學三體問題,也指三個謀殺案死者。一位數學家評論該書,對用到的數學,介紹得很準確,對數學家的性格和社會的刻畫也很到位,但不喜本書的維多利亞文學英語Victorian literature文學風格 [39]。另一位書評人專門聯繫了作者,並確認凱瑟琳·蕭是筆名,作者本人從事數學學術研究,希望匿名發表小說[40]。凱瑟琳·蕭是萊拉·施耐普斯的筆名已經為人所知[41]

施耐普斯以凱瑟琳·蕭的筆名又發表了成系列的4部歷史小說,主人公均為凡妮莎·鄧肯(Vanessa Duncan),都是以數學為主題:

《花兒的色彩來自月光》(Flowers Stained with Moonlight[42]書名來自阿爾弗萊德·道格拉斯的一句詩,[43]這句詩是發現真兇的線索[44]
《圖書館悖論》(The Library Paradox[45] ,這也是一個雙關語書名,既指本書是一個發生在圖書館的經典的密室推理故事,還暗指羅素悖論,羅素悖論來自書目是不是包含自身這一問題[46][47]
《河之謎》(The Riddle of the River[48]講的是「19世紀末降神會熱和古列爾莫·馬可尼電報革命」[49]
《致命的遺傳》(Fatal Inheritance[50] 講的是「遺傳的重要性及其對國民健康的影響,弗洛伊德的新理論,……,有爭議的優生學[51]

施耐普斯以凱瑟琳·蕭的筆名曾發表過一本非小說類書,這部書是一本求解數獨數和難題的指導書[52]

Remove ads

研討和講課

Thumb
施耐普斯在課堂

施耐普斯經常在數學會議和研討會上講課或做報告。2004年,在帕羅奧圖美國數學研究所英語American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舉行的講習班上[53]做的報告涉及格羅滕迪克-泰希繆勒群[54]、復曲線、幺半範疇基本群[55]李代數[56]。2012年,她在麻省理工學院講格羅滕迪克-泰希繆勒理論系列課程[57]。2009年和2013年,她在劍橋牛頓數學科學研究所英語Isaac Newton Institute講過自己多方面的工作,涉及羅滕迪克-泰希繆勒理論[58][59][60] 、李代數[61]和曲線模空間[62]。2014年,她在貝茲學院桑普森講堂上講了多Zeta值的數學,另外還以自己的書《法庭上的數學:數字在庭審中的運用和濫用》為基礎做了一個通俗的報告[63]

社會活動

施耐普斯推動大眾對訴訟中正確運用數學和統計學知識的重要性的認識。除了她在這方面寫的書[24],她還在報紙上就此問題發表多篇文章[64]。她還是貝耶斯與國際法協會(Bayes and the Law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的會員[65]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