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華人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華人豬(馬來語:Cina Babi),是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種族主義者用以侮辱華人的歧視用語。[1][2]該詞結合了馬來語的「Cina」(華人)與「babi」(豬),常被用以貶損華人食用豬肉的飲食習慣、宗教與文化信仰差異,以及針對華裔族群的不滿與敵意。由於豬在該地被伊斯蘭教徒視為不潔之物,此種族歧視語被視為帶有強烈的侮辱與貶義色彩。
詞源
溯源早期東南亞華人移民的歷史,有部份南洋華工先民簽下賣身契,成為「豬仔」(Si Babi)[a],通過仲介安排來到東南亞工作,之後落地生根並繁衍後代成為當地公民。[4][5]另外華人有食用豬肉的深厚傳統,本地養豬產業亦主要由華人經營,所以在一般上都有「華人喜歡吃豬肉」的刻板印象。[6]同時伊斯蘭教教條認定豬為不潔之物,故嚴格禁止教徒食用和接觸豬隻[7],這種厭惡亦使「豬」成為當地穆斯林咒罵和侮辱的象徵。[8]自印尼和馬來西亞種族衝突以來,種族主義者常使用「華人豬」來辱罵當地華人。
事例
1987年,語言學家發現在印尼東爪哇省岩望,常聽到「正統穆斯林」(santri)背景的爪哇裔青年,對當地華人喊罵諸如「cino mangan babi」(吃豬肉的華人)等詞語。[9]
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中有暴徒呼喊「Cina Babi」,然後開始搶劫華人經營商店和市場。[10]
1924年,英國作家奧斯卡·庫克曾記錄他在北婆羅洲(今沙巴)斗亞蘭,聽過一名巴瑤人用一首馬來班頓侮辱華人商人。[11]
Hujan datang, (雨來)
Kambing lari. (羊跑)
Orang china, (華人)
Makan babi. (吃豬)
2011年7月12日,森美蘭金馬士端姑阿都拉曼國中的一名馬來裔中學教師,驅逐4名華裔學生離開教室,並失言辱罵學生「華人豬」,最終由淡邊縣教育局長與校方介入調解。[12]
2014年1月11日,雪蘭莪蕉賴有一名華裔老翁發生車禍,在交通警察局報案之後,查案過程中被曹長無故辱罵「華人豬」。[13]
2015年4月18日,一名外籍工人在雪蘭莪沙登綠野購物商場騷擾一名華裔女子,並出言辱罵「華人是豬」(Babi Punya Cina),因此被在場眾人毆打。[14]
2015年9月16日,巫統青年團大港區部主席拿督嘉瑪尤諾斯發起916紅衫軍大集會,對抗淨選盟4.0集會,遊行隊伍中有激進份子辱罵「華人豬」。嘉瑪回應解釋「華人都吃豬肉,所以說Cina Babi沒有問題」[15],並且拒絕對此言論道歉。[16]
2020年11月28日,柔佛新山一名華裔女空服員遭遇馬來路霸,被對方舉中指辱罵「華人豬」,及後路霸蓄意緊急煞車造成事故,並將女空服員毆打致傷。[17]
Remove ads
馬來西亞擬議法案
2015年7月,馬來西亞首相署擬議一項《國家和諧與和解委員會法案》(National Harmony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Bill),並在這項法案下設立仲裁庭,負責審理侮辱及歧視等言論和行為的投訴,但無權處理因此產生肢體衝突的刑事案件。[18] 2020年2月,首相署部長瓦塔慕迪預定將法案提呈國會尋求通過;[19] 同年8月,決定取消這項法案。[20][21]
法案一旦獲得通過之後,在社交媒體辱罵「華人豬」、「華人回中國」(Cina Balik China)、「外來者」(Pendatang)的言論,或者任何人用動物辱罵友族、侮辱及威脅其他宗教,都有可能觸犯法律。[18]
另見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