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菲律賓LGBT文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菲律宾LGBT文化
Remove ads

雖然菲律賓的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LGBT)具有獨特的文化,但是他們的合法權利是有限的。菲律賓社會普遍容忍男女同性戀(即使不接受),但仍然存在廣泛的歧視。菲律賓男同性戀被稱為bakla。菲律賓女同性戀被稱為TiboTomboy

事实速览 菲律賓的LGBT權益, 同性性行為 ...

2002年的年輕人生育和性調查顯示,15至24歲之間的性活躍的菲律賓人中有11%與同性別的人發生過性關係。[2]根據菲律賓詩人和評論家Lilia Quindoza Santiago的說法,菲律賓文化可能有一個比較靈活的性別概念;「kasarian」(他加祿語中「性別」)的定義比英語單詞更少。[3]

Remove ads

相關術語

Bakla 和 bading 在他加祿語中指一個有着女性化的舉止,衣着或者認同的男性。雖然這些術語並不等同於英文的「Gay(同性戀)」。[4] bakla 是菲律賓同性戀男子文化中最明顯的部分。他們往往被認為是第三性別,在男性身體上體現出女性氣質。[5][6]雖然 bakla 有時用於貶義,但 bakla 人基本上接受了它。菲律賓同性戀小姐是一個 Bakla 選美比賽。

在菲律賓,「Gay」這個單詞用來指代任何LGBT人士。對於菲律賓同性戀者來說,他加祿語短語 paglaladlad ng kapa (展開斗篷),或者更普遍的是 paglaladlad (展開或揭幕)指出櫃的過程。一些女同性戀使用「magic」或「shunggril」來表示自己;[4] 使用「paminta」描述男性同性戀者。代表男同性戀者的中性俚語包括「billy boy」,「badette」和「bading」。雖然這些詞語中有許多被認為是貶義的,但有時卻被菲律賓男女同性戀者隨意或戲謔地使用。

Remove ads

權益

儘管菲律賓立法機構多次提出支持菲律賓同性婚姻的立法,但都沒有通過。[7]在2007年大選中菲律賓選舉委員會(COMELEC)取消了菲律賓同性戀政黨出櫃黨的候選人資格,原因是該黨沒有全國性的會員資格。[8]其後COMELEC再次以「不道德」為由拒絕了出櫃黨提出的加入2010年選舉的請求。[9]然而,2010年4月8日,菲律賓最高法院推翻了COMELEC的決定,並允許出櫃黨參加2010年5月的選舉。[10]

菲律賓是全世界對同性戀最友好的國家之一和全亞洲對LGBT最友好的國家之一。在一個涵蓋了39個國家的全球性調查中菲律賓在17個多數接受同性戀的國家中排名第10。[11]美國皮尤研究中心題為「對同性戀的全球鴻溝」的調查顯示,73%的成年菲律賓人同意「同性戀應該被社會所接受」,比2002年的64%上升了9個百分點。[11]

語言

「Swardspeak」,是一種從Taglish語(他加祿語和英語的混雜語言)衍生而來的隱語或黑話,由菲律賓LGBT社區使用。[12]它使用他加祿語英語西班牙語日語的元素,名人的名字和商標品牌,在不同的語境中賦予它們新的含義。[13]來自當地語言或方言的單詞,包括宿務語,希里加農語,瓦瑞瓦瑞語,比科蘭諾語和其他菲律賓方言,也被LGBT社區使用。

講 Swardspeak 可以被認定為同性戀者,這使LGBT社區的人們更容易相互認識。這也創造了一批演講者,幫助社區抵制文化同化和邊緣化。異性戀也已經開始使用 Swardspeak ,特別是在時尚和電影等以同性戀為主的行業。

政治

在菲律賓,沒有關於同性婚姻或民事結合的法律,至少有一個教會引用宗教自由來制裁同性結合。[14]菲律賓出櫃黨的創始人,領導人和核心選民屬於LGBT社區,獲政府認可並於2013年參加了選舉。[15]

Geraldine Roman 是第一個入選菲律賓國會的跨性別人士。[16]她一直堅決支持反歧視法案。[17]藝人Aiza Seguerra和Arnell Ignacio是第一批被任命為政府官員的LGBT成員。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