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菲洛勞斯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菲洛勞斯環形山(Philolaus)是月球正面北極區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距今11億年前的哥白尼紀[1],其名稱取自古希臘哲學家暨數學家克羅托內的菲洛勞斯(公元前470年-公元前400年之後),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的西側毗鄰阿那克西米尼環形山、北面坐落了穆謝環形山、阿那克薩哥拉環形山和戈爾德施米特環形山則位於它的東側,它的南部覆蓋在更大、更古老的衛星坑菲洛勞斯 C的北半部上[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72.22°N 32.88°W,直徑71.4公里[3],深度3.68公里[4]。
菲洛勞斯環形山外觀大體圓形,但邊緣有些不規則,坑壁未受到明顯的侵蝕和磨損,坑沿仍保持清晰、尖峭。該隕坑外側壁擴展範圍達到隕坑直徑的一半,內側則帶有複雜的階地狀結構,坡底顯示有坍塌痕跡,東側內壁可看到大範圍的三角狀坍陷區。該隕坑坑壁高出周邊地形約1290米[1],內部容積約為4350立方千米[1]。除東北區相對平坦,坑底地表較為崎嶇,分布了大量的山丘和短山脊,幾乎未見有醒目的撞擊坑。坑底中心環繞着一圈分隔開的山丘,其中西南山丘高達1200米,北側二座山丘分別高700-500米,而東側山嶺則達到1300米。這些山丘的成分是由鈣長石(A)和含85-90 %斜長石的輝長-蘇長-橄長岩所構成。
菲洛勞斯環形山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5]。
Remove ads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菲洛勞斯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探測器着陸點

- 2012年12月17日,美國宇航局重力回溯及內部結構實驗室太空計劃發射的二顆小型探測器退潮號(GRAIL A)和漲潮號(GRAIL B)在完成任務使命後,雙雙墜落在距菲洛勞斯環形山以北約90公里,衛星坑菲洛勞斯 D坑壁北側區,月面坐標 75.6083°N 33.4043°W和75.6504°N 33.1643°E處。
參引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