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菲茨傑拉德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菲茨傑拉德環形山(Fitzgerald)是月球背面的一座大型撞擊坑,約形成於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愛爾蘭裔物理學家兼哲學家喬治·斐茲傑惹(1595年–1667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2]。
描述
該隕坑位於考克饒夫環形山的西南偏西,東北相隔二座隕坑距離則坐落着摩爾斯環形山。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22.67°N 172.14°W,直徑104.21公里[3],深度約為2.869公里[1]。
菲茨傑拉德環形山已被後續的撞擊所侵蝕,它的西北壁附靠着更年輕的衛星坑"菲茨傑拉德 W",該衛星坑東南邊緣上微弱的射紋束穿過了環形山西部坑底,目前尚不清楚該射線是否源自撞擊,還是來自北方"穆爾 F"衛星坑的射紋線。
沿菲茨傑拉德環形山邊緣也分布着數座小撞擊坑,其中東側沿上坐落着一對相連的隕坑,西側沿則分布有更多座。菲茨傑拉德環形山的內側壁顯示有一些塌落和階地的痕跡,並隨時間的流逝而逐慚趨於平緩。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510米[1],內部容積約有10913公里³[1]。坑底表面接近平原地貌,中部有一座小山丘,西北區略顯崎嶇。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菲茨傑拉德環形山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