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蕭功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蕭功秦(1945年9月),湖南衡陽人,中國歷史學家政治學家,主張保守主義,是自1980年代後期以來在中國學術圈倡導新權威主義思想的主要學者。曾任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政治學教授。其歷史研究主要集中在清末民初時期。1989年後開始參與中國改革進程的辯論,主張根據中國的特殊民族性進行漸進式改革,主張以中國民族主義代替馬克思主義。

事实速览 蕭功秦 教授, 出生 ...

簡介

蕭功秦1946年出生於西安的一個湖南籍家庭。[1]1965年高中畢業,後在上海郊區工作自學,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歷史系攻讀研究生,1981年在南京獲碩士學位。1987年,他在上海師範大學被授予副教授的職位——鑑於他沒有博士學位,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晉升。其最初興趣是元朝,但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他將注意力轉向晚清民初的歷史。[2]

在他早期的學術生涯中,蕭功秦研究了中國學者和西化家嚴復的思想,質疑由於他後來支持袁世凱試圖復辟等保守主義項目而對嚴附的負面歷史聲譽。他出的結論是,嚴復是一個始終如一的漸進式改良主義者,他在反動主義和全盤放棄中國國家認同之間取得了中間路線。在他對嚴復的研究的基礎上,蕭功秦繼續對清朝的垮台進行了更廣泛的重新評估,認為1898年的百日維新失敗主要不是因為慈禧的保守主義,而是因為康有為及其盟友的激進主義[3]

陳純將蕭功秦歸類為自由保守主義者。[4][5]蕭功秦本人亦深受埃德蒙·伯克嚴復等自由保守主義者的影響。[6][7]

Remove ads

著作

  • 儒家文化的困境
  • 歷史拒絕浪漫——新保守主義與中國現代化》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