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董家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董家大院,又稱董澄農大院,位於中國雲南省大理市喜洲鎮市坪街董苑迎賓館內,由「錫慶祥」老闆董澄農所建,主體建築包括二進院白族民居,以及法式洋樓「將軍樓」,分別始建於1937年、1942年。2001年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董澄農(1890—1945)出生於喜洲,早年輟學從商,憑藉敏銳的商業眼光,在個舊錫礦廢渣中提煉鎢砂出口,迅速積累財富。1937年,事業鼎盛之際,他着手籌建宅院,歷時四年建成主體院落[1],該院的設計、施工、選材等方面均精益求精,甚至在蒼山上陽溪開闢有一處大理石場,開採加工建房所需石料[2][3]。1942年,又在西側增建法式洋樓[1];滇西抗戰期間,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陳誠、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和副司令黃杰,以及蔣經國等人曾下榻於此,故該洋樓又被稱為「將軍樓」[3]。
1953年土地改革時,董家大院被沒收,劃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醫院(現第七十五集團軍醫院)使用[4]。1986年,為發展旅遊業,部隊將其移交大理市人民政府[4]。1987年改建為田莊賓館[4],隸屬於大理市旅遊局。1987年12月21日,作為喜洲白族民居建築群之一公布為第三批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5];2001年6月25日,作為喜洲白族古建築群之一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2003年,大理州、大理市政府進行全面修復,並徵地6.33畝,擴建園林、增設設施,建設為「董苑迎賓館」,工程總投資2000多萬元[7][1]。
Remove ads
建築
董家大院占地面積6742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814平方米,分東西兩組建築。東側為白族傳統民居,坐西朝東,採用「三坊一照壁」與「四合五天井」組合的一進兩院格局[8],梁架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結合,土木結構硬山頂屋面[3]。大門樓設於東北角,採用傳統飛檐串角式三滴水造型[3]。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