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蒂科欽大屠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蒂科欽大屠殺是1941年8月25日發生在波蘭蒂科欽的屠殺猶太人事件。在屠殺事件中,該鎮的猶太居民被德國別動支隊殺害。
背景
蘇聯和德國入侵波蘭期間,蒂科欽鎮依據兩國間的秘密協定(《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由納粹德國征服。1939年9月底,根據《德蘇邊界與友誼條約》,蒂科欽鎮被納粹轉移到蘇聯管轄。1941年6月,德國人在巴巴羅薩行動中重新占領了該鎮。[1][需要較佳來源]
德國人最初繞過了這座城鎮;隸屬於國家民主運動(Endecja)的當地波蘭人在戰爭之前就已經組織抵制猶太人,到了戰爭時期則開始有計劃地劫掠該鎮的猶太人的家園。[2][3]
根據倖存者梅納赫姆·圖雷克(Menachem Turek)的證詞,德國人安排了了當地德裔揚·費比希(Jan Fibich)擔任市長。在埃德蒙·維什涅夫斯基(Edmund Wiśniewski)的幫助下,費比希準備了一份猶太共產主義者嫌疑犯名單,其中包括幾乎所有的猶太青年。[1]
屠殺

8月24日早晨,德國人宣布蒂科欽鎮的猶太人須在第二天到鎮廣場報到。蒂科欽鎮當時有大約1,400名猶太人。8月25日,在波蘭警方的幫助下,德國人在廣場上圍捕了猶太人。為了安撫人群,德國人告訴猶太人他們將被運往比亞韋斯托克隔都。然而實際上,德國人將這些猶太人帶到附近的一個村莊,然後用卡車運到沃普霍沃森林的大坑,在那裡殺害猶太人。8月25日沒有到場的猶太老年人、體弱者和其他人共計有700人,於8月26日被送往維修站,隨即被槍殺。[4][5][6][需要較佳來源]
在一項西德調查過程中,一個猶太證人指認黨衛隊別動支隊司令赫爾曼·沙佩爾指揮了槍決。[7]
大約150名猶太人設法逃脫了大屠殺,但大多數人被移交給德國人或被波蘭人殺害。還有些人到達了比亞韋斯托克隔都,隨即遭遇了和那裡的猶太人一樣的境遇。[8]
Remove ads
紀念
在屠殺地點現場有四座紀念碑。第一座是共產主義時代的波蘭紀念碑,沒有提及猶太人。第二座和第三座是美國猶太人建立的。第四座由於亞伯拉罕·卡皮斯(Abraham Kapice)的努力而得以建立,呈大衛之星的形狀;銘文以希伯來文書寫,以便以色列的學童能夠閱讀。[9]
參見
- 耶德瓦布內反猶騷亂
- 沃索什反猶騷亂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