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蔡家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蔡家人,又稱蔡人,是中國未識別民族之一,分布在貴州省西部和雲南省東北部。蔡家人自稱"men˨˩ ni˨˨"[1]。人口約兩萬餘人。因在20世紀80年代的民族識別中未能按照蔡家人的民族意願確立蔡家為單獨的民族[2][3],現在的蔡家人大多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被劃入彝族、仡佬族、布依族、苗族、漢族等[4][5][6]。蔡家有自己的語言蔡家話,屬於瀕危語言,只有畢節赫章、威寧以及水城地區的少數蔡家人還會說蔡家話,其系屬和白語一樣存在爭議,核心詞裡有大量與漢語同源,但也有部份找不到來源。現在的蔡家人通用漢語,部分也使用彝語、苗語。

事实速览 蔡家族, 總人口 ...
Remove ads

名稱

蔡家自稱「門你」,漢族稱其「蔡家」、「菜家」,彝族稱其「阿武哪」,苗族稱其「阿烏」或「斯聶」,水族稱其「樓慢」,布依族稱其「布慢」或「布阿武」[3]

分布

蔡家人廣泛分布於貴州省西北部,包括畢節、黔西、織金、納雍、威寧、赫章、安順、水城、六枝。雲南省昭通地區的昭通、彝良、鎮雄等縣也有蔡家居住。

現在蔡家的主要聚居地如下:

赫章縣:

  • 新發鄉新營村李家寨
  • 松林坡鄉埡口村蔡家園
  • 可樂鄉李家溝

威寧縣:

  • 新發鄉

水城縣:

  • 鼠場蔡家園

歷史

在清代史料、蔡家人家譜中以及墓碑上均記載,蔡家人是春秋戰國時期蔡國人的後裔。蔡國公元前四百四十七年被楚國所滅後,蔡國人被流放到牂牁地區,即現在的貴州[3][2]。類似的祖源傳說也在民間故事中流行。這一說法的真實性待考。

文化習俗

蔡家內部分不同的等級和單位,包括黑、白、青、上水、下水等[7]。蔡家以農業為主,並世代傳承擀氈、種痘的手藝。

史料記載的蔡家葬俗是:「居喪三月不食米肉,唯飲稗粥,猶存古禮,殺牛宰牲,聚親屬吹笙跳舞,名曰做戛。夫死,將婦殉葬,婦家搶去乃免」[8]

蔡家人主要信奉的神是「孔隴」,即大財神。

民族識別

20世紀50年代費孝通等曾對蔡家作過初步識別,但未下結論。1981-1983年,畢節地區民族識別辦公室對蔡家人進行了民族成分的調查,得出的結論是:「蔡家這個人們共同體,於公元前四百四十七年為楚所滅「放之南徼」後,遷其公族於牂牁。據史籍、碑刻、譜書等所記載及民間口頭傳說,均是一致的。即它的來源,基本上是清楚的。蔡家人有自己獨立的語言,獨特的擀氈、種痘手藝,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心理素質,並且他們的民族風俗習慣,現在也還保留得較為完整。現據他們本民族人民的意願和調查結果,我們認為可以定為單一的少數民族——蔡族。」[3]然而,最終貴州省政府未按照此結論將蔡家定義為單獨的民族。因此,蔡家至今仍是中國的未識別民族之一。

菜族人

目前尚無法確定菜族人蔡家人是否為同一族群。[9]

菜族主要分布在貴州山區一帶,據稱約有170人,通用漢語,身份證多填成漢族,可能源於先秦時代包括駱越西甌百越族群。 多數地區菜族習慣於日食三餐,少數地區的菜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間加一小餐,大米、玉米是菜族地區盛產的主食,菜族飲食以水煮菜最為常見,也有醃製酸菜、酸筍、咸蘿蔔、大頭菜等的習慣。

菜族服飾主要有藍、黑、棕三種顏色,婦女有植棉紡紗的習慣,紡紗、織布、染布是家庭手工業,男子、婦女、未婚女子的頭飾、服飾各有不同。[10]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