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蕭麗虹作品與展覽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蕭麗虹作品與展覽列表
Remove ads

蕭麗虹作品與展覽列表是藝術家、策展人暨收藏家蕭麗虹(1946年-2021年8月30日)的作品與展覽的不完整列表。蕭麗虹是陶藝藝術家,多次在臺灣與國際間舉辦或參與個展及聯展,並獲得多項獎項[1][2]。蕭麗虹的創作歷程是從傳統瓶子罐子、碟子到陶板,進入雕塑及行為藝術領域;陶土是每個時期相當重要的素材,作品風格從精緻到豪放均有[3][4]。在1982年後,除了實用器皿外,她的作品有更豐富的內涵與表現方式,並追求概念性的造型藝術[3]。其最早的藝術實驗是結合實用性與觀賞性的碟子,其後全心投入純粹造型與繪畫的陶板製作,並研究各種表現技法[3][5]

Thumb
蕭麗虹是知名的陶藝藝術家,多次在臺灣與國際間舉辦或參與個展及聯展,並獲得多項獎項。

其早期作品反映出「極簡主義」的美學觀點,嚴格要求陶瓷材質、製作技術、表面質感、釉色變化等處理[5],並精確掌握素材特性、巧妙且適切地應用,是其「為藝術而藝術」的純粹時期[6]。其後,蕭麗虹的陶瓷作品不再侷限於造型藝術表現,而經常結合其他媒材、配合環境空間要素,來表達自己的想法[7]。在1987年後,蕭麗虹的許多作品圍繞生命的本質與意義,表現手法由抽象藝術轉為象徵主義具象藝術[4],從運用敘事語言朝向具社會批判意識的裝置藝術空間[8]。除了抽象化的造型藝術外,她以陶土捏製半抽象的群眾,配合物件構築社會縮影[7]

自「六四事件」後,她則捨棄「極簡主義」的美學要求,關注重點放在世界歷史的探詢與批判,轉為充滿人文主義的觀照與哲思風格[9]。她決定捨棄隱喻規約符號,改用直接的手法表達批判與關切[10][11]。她還將不同媒材、現成物結合至作品中[12],形成多種材質間的對比、衝突與矛盾,也重新詮釋黏土材料的空間意義[13][14]。同時她的作品還以女性身體與性別出發,涉入生態環境、自然意識、人類社會等不同的文明議題,且往往是以寬宏、人道主義的同理心角度來解讀歷史和展望未來[15]。她的藝術作品還超越傳統美學的呈現形式,採取「儀式」般的行為藝術展現,並邀請參觀者主動參與作品[11][15]

Remove ads

藝術作品

更多信息 作品圖像, 作品標題 ...
Remove ads

藝術展覽

個人藝術展

更多信息 展覽年份, 展覽名稱 ...

重要聯展

更多信息 展覽年份, 展覽名稱 ...
Remove ads

專案研究

更多信息 專案年份, 研究專案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