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藍蕉鵑
蕉鵑科藍蕉鵑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藍蕉鵑(學名:Corythaeola cristata,英語:Great Blue Turaco、Blue Plantain-Eater),是蕉鵑目蕉鵑科藍蕉鵑屬(Corythaeola)下的唯一一種鳥類。[2]這個以水果為主食的鳥類主要分佈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森林中,是蕉鵑中體型最大、分佈最廣的物種。
如其名,藍蕉鵑是以藍色為其羽毛主色,其頭冠為黑色、鳥喙為紅色及黃色,胸前則為綠色,再加上其不畏人的性格,使之好觀察且容易辨別;而其特殊的「kok」叫聲也是其中一個鑑別特徵。這個物種主要呈團體行動,會一同維護同樣的領地,且繁殖時也常有助手協助看顧幼鳥。藍蕉鵑全年皆可能會繁殖,每窩產2枚卵,29—31天後孵化,31—38天左右時可離巢,但親鳥常常會照顧至三個月大。目前其族群趨勢穩定且分佈範圍廣大的因素影響下,《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藍蕉鵑列為無危物種。
Remove ads
命名與分類
藍蕉鵑是法國鳥類學家路易·皮埃爾·維埃約於1816年所描述的物種。[4]其模式產地位於獅子山共和國。[5]:499種小名cristata由來自拉丁語的cristatus,意指「有冠、有羽冠的」。[6]:122
1860年,德國鳥類學家費迪南德·海內在論文中提及這種鳥類因其巨型的體型,應將其獨立在一個屬內而創建了Corythaeola。[7]其屬名Corythaeola來自古希臘語κορυθαίολος(羅馬化:koruthaiolos),指「顫動的羽冠」。[6]:119[7]
| |||||||||||||||||||||||||||
2020年研究中的蕉鵑科支序圖[8] |
在生物分類學中,本屬為藍蕉鵑亞科(Corythaeolinae)下唯一的成員,與灰蕉鵑亞科關係最近。[8][9]這個物種曾有個分佈於東非的亞種C. c. yalensis,但現在被視為是無效的分類,故現為單型種,沒有其他亞種。[2][5]:499
Remove ads
形態描述
藍蕉鵑的體長70—75公分,體重平均約965公克,是蕉鵑中體型最大的物種。[5]:499[10][11]其鳥喙寬平均約9.3公釐、深平均約18.4公釐、嘴峰長平均約38.8公釐,翼長平均約32.1公分;跗蹠平均長約54.2公釐,尾長平均約36.7公分。[10]

藍蕉鵑成鳥的羽毛主要是藍色;頭部有顯眼的圓形黑色羽冠;胸下為綠色,腹、腿呈栗色;而翅膀上不具有其他蕉鵑所擁有的紅色羽毛。[11][12][13][14]其尾巴非常長,尾羽最外側為淡黃色,末端帶有黑色寬橫紋;內側則為綠藍色。[12][13]眼睛為深紅色;鳥喙黃色,尖端轉為紅色;腿腳黑色。[12]幼鳥的顏色較為黯淡,羽冠也較小。[15]兩性相似。[16]
分佈範圍與環境
藍蕉鵑是種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分佈廣泛且常見的鳥類,自幾內亞比索起至肯亞西北部、坦尚尼亞西北部和安哥拉北部地區之間。[2][12]這個物種會成群出現在西非整個森林地區和峽谷間,包含原生林和較老的次生林中,在樹頂的枝條間跳躍和奔跑。[11][12]垂直分佈介於海平面至2500公尺之間。[5]:499
習性

藍蕉鵑經常以6、7隻的群體共同棲息於一塊常年領地中,聚集在果樹樹頂上展開和收攏尾巴。[13][5]:499其群體領袖在向鄰近地盤的其他鳥類展示時會低垂其頭部、頭冠豎起、伸展脖子、翅膀下張、展開翅膀,發出的喇叭般的「krraou-ou」叫聲。[16]
這個物種相對不善於飛行,但相對而言是個善於攀爬的鳥類;可見其在樹枝之間滑翔。[15][17]其適應性相較強且不太畏人,能夠在被人為干擾過的環境中生存,也可在住宅區附近和花園中進食和築巢;也常常在眾人環視之下拍打翅膀滑翔而去。[17][16]
藍蕉鵑的主食為水果,但也吃芽、嫩枝、葉子和花等植食。[18][5]:499其中牠們最偏好枇杷及番石榴類的水果。[16]不論白天晚上,這個物種皆會食用葉子;但主要集中於傍晚時分。[16]有時成鳥也會反芻部分葉子給予幼鳥食用。[5]:491
這個物種的繁殖季在不同地區有時間差異,整體而言一年四季皆有可能會育雛。[5]:499其巢址在森林或農田中約8—25公尺高的樹木頂部,以樹枝築成,也有可能架設於水面上方的樹枝中。[11][5]:499除了新建之外,藍蕉鵑也經常會使用之前的舊巢。[16]每窩產2枚淡藍綠色的卵;呈橢圓形。[11]雙親會輪流孵卵,並在29—31天後孵化。[5]:499
雛鳥孵化後,至少會有一隻親鳥會隨時在其身側照顧,且有時也會有另一隻無關係的成鳥作為助手協助育雛。[5]:499雛鳥在27—33天時能開始在樹之間行短距離飛翔,並在31—38天左右時可離巢;此時若有兩隻幼鳥則個別會有一隻親鳥看顧。[5]:499[16]45天大時的幼鳥飛行能力成熟,但親鳥往往會照顧其後代達三個月大。[5]:499而其他成鳥有時也會探訪樹上的幼鳥。[16]
藍蕉鵑的叫聲較為特殊,是一連串低沉喉音「kok」及「krraou(或kurru)」所串連起來的叫聲。[15][17]這種叫聲可以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且只要其中一隻開始發出叫聲,其同伴也會加入行列中產生相當大的聲音。[15][14]
威脅及保育情形
藍蕉鵑的天敵包含掠奪、攻擊其巢穴的青長尾猴、短冠紫蕉鵑、非洲鷹及一些蛇類。[5]:499[16]目前其族群數量目前未有被實際估計,但其整體趨勢在缺乏明顯的威脅下被認為較為穩定。[19]雖然這個物種適應性較強,但在一些地區如尼日利亞仍因森林砍伐而數量減少;而在西非則被視為是種美味佳餚而遭到迫害。[16]《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因為其極大的分佈範圍及假定為穩定的趨勢,將藍蕉鵑列為無危物種。[1][19]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