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藏經樓 (南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藏經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陵東側登山道[2]、靈谷寺西山谷,孫中山紀念館內[1]。
歷史
1929年,孫中山安葬於中山陵。國民政府先後成立陵園計劃委員會、園林設計委員會,負責陵園內的建築規劃、建造。至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建成音樂台、仰止亭、流徽榭、光化亭、藏經樓等一批紀念性建築[2]。
1934年,中國佛教會發起募資,興建藏經樓。藏經樓由盧樹森設計,仿清代喇嘛寺建築風格。1936年冬,竣工落成[1][2]。1937年,日軍占領南京後,藏經樓的碑廊、碑殿被焚毀,文物、佛經失蹤[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當地政府多次撥款,逐步修復主樓、僧房、碑廊。1987年5月7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以藏經樓建立孫中山紀念館。1989年5月30日,孫中山奉安中山陵60周年前夕,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1]。2006年6月,藏經樓做為中山陵附屬建築之一,列入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3]。2019年3月,藏經樓(主樓)做為中山陵紀念建築群之一,列入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
2021年8月,上級單位批覆同意孫中山紀念館搬遷及重新布展工程,紀念館由藏經樓搬遷至嘉麟樓展館。藏經樓作為孫中山紀念館文物史料保管中心[1]。
Remove ads
建築
藏經樓的建築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分為主樓、僧房、碑廊三部分[1]。
主樓前有橢圓形廣場。主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重檐歇山頂宮殿建築,屋頂為綠色琉璃瓦,屋背、屋檐為黃色琉璃瓦。屋頂正脊中央豎有紫銅鎏金的法輪華蓋。主樓的梁、柱、額、枋飾以彩畫裝飾。建築建築高20.8米,深31.8米,寬21.2米,分為三層。底層是講經室,有八根大柱的「圓柱大廳」,二層為藏經、閱經及研究經文的研究室。三層為藏經室[1]。
主樓後有125米長的碑廊。碑廊中軸線上建有五間僧房,兩翼有相連的迴廊及碑亭二座[1]。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