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蘇珊娜·魯賓斯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蘇珊娜·魯賓斯坦
Remove ads

蘇珊娜·魯賓斯坦(德語:Susanna Rubinstein,1847年9月20日—1914年3月29日)是一名奧地利心理學家,也是第一位獲得瑞士伯恩大學博士學位的女性[1][2][3]

事实速览 蘇珊娜·魯賓斯坦Susanna Rubinstein, 出生 ...

生平

Thumb
1871年《美國以色列人》有關蘇珊娜·魯賓斯坦的報導(1871年5月19日,第9頁)

魯賓斯坦於1847年9月20日出生在切爾諾夫策[2][1]的猶太家庭。父親是銀行家和國會議員伊薩克·魯賓斯坦(Isak Rubinstein),母親在她年幼時就去世了[4][5]

她和她的三個兄弟姊妹受到極大的鼓勵去追求學業,儘管那時的女孩往往被剝奪了這個機會。(1898年,切爾諾維茨最終開設了一所女子高中,而女子文法學校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幾年才建立的。)[3]

一開始,她的父親安排魯賓斯坦上私人課程,但到了高中畢業時,她無法參加家教的必要考試,於是她在一所男子高中的學術委員會面前參加了考試[3]

1870年春,魯賓斯坦繼續在布拉格大學攻讀心理學和德國文學,三年後又到萊比錫大學深造[3]。在被瑞士巴塞爾的博士課程拒諸門外之後,她進入了伯恩大學,並於1874年獲得心理學和德國文學的博士學位。她也因此成為伯恩大學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3]。她的論文是《關於感官和敏感的感官》(Uber die sensoriellen und sensitiven Sinne[6]

完成博士學位後,魯賓斯坦在德國停留一年,造訪萊比錫海德堡慕尼黑[7]

她於1878年的著作《心理美學論文》(Psychologisch-Asthetische Essays)被稱為「對人類情感研究的重大貢獻」[6]。該書於2012年再版(Nabu Press,ISBN 978-1277814729)。

魯賓斯坦於1914年3月29日在德國維爾茨堡逝世,享年66歲[3]

Remove ads

著作

  • Psychologisch-ästhetische Essays (Heidelberg, 1878)
  • Aus der Innerwelt. Psychologische Studien (Leipzig, 1888)
  • Ein individualistischer Pessimist. Beitrag zur Würdigung Philipp Mainländers. (Leipzig, 1894)
  • Eine Trias von Willensmetaphysikern. Populär-philosophische Essays. (Leipzig, 1896)
  • Schiller-Probleme. (Leipzig, 1908)
  • Lexikalischer Schiller-Kommentar (Berlin, 191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