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虎斑蝶

一种蝴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虎斑蝶
Remove ads

虎斑蝶學名Danaus genutia,英文俗名:Common Tiger, Indian Monarch, Orange Tiger,別名:黑脈樺斑蝶、擬阿檀蝶、黑條樺斑蝶、虎紋青斑蝶等)是屬於蛺蝶科的一種蝴蝶,是斑蝶屬的一種,並演化出15個亞種。廣泛分佈於東洋界澳新界。模式產地為中國廣東[1]

事实速览 虎斑蝶, 保護狀況 ...

成蟲全年可見,棲息在林緣,草地等開闊環境。飛行緩慢,愛訪花。雄蝶後翅具有袋狀構造,名叫性標,雌蝶則無此構造。幼蟲寄主為夾竹桃科蘿藦亞科植物。[2]

Remove ads

語源

中文蝶名以「虎」作這種斑蝶的命名,源如其橙紅色的翅膀配上翅脈的黑色線條,這種警告色的花紋與老虎身上的花紋相似,因而得名。[3]

分佈

此種分佈於中國河南西藏江西浙江福建四川雲南廣西廣東海南香港)、台灣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巴布亞新畿內亞[4]

形態

虎斑蝶的生命史
Thumb
Thumb
終齡幼蟲
Thumb
Thumb
成蟲

軀體、頭、胸呈黑褐色,上有白色斑點與線紋。腹部橙色,腹部腹面及側面有小白紋及白點。雄蝶前足跗節細而末端尖,雌蝶則膨大。前翅翅形近三角形,翅頂圓弧狀。後翅甚圓,外緣稍呈波狀。翅背面底色橙色,翅脈及其兩側明顯黑化。前翅翅端附近黑褐色,內有白斑並約略形成一斜帶。黑褐色部分後側有一暗褐色區域延伸入中室至翅基。後翅翅緣有黑褐色邊,內有白點。[2]

雌雄斑紋相似,雄蝶於後翅CuA2室內有黑色袋狀構造,其開口貼近CuA2脈,且CuA2,脈於相應位置向外側彎曲。袋狀構造內藏黑褐色特化鱗。翅腹面斑紋類似背面,但白色斑紋較發達,前翅翅頂多一淺褐色斑。雄蝶於後翅袋狀構造位置隆起,並有一白紋。緣毛黑白相間。[2]

習性

一年多代。全年四季可見。出沒於海拔0-2000米地區的常綠闊葉林、開闊早地和海岸林。飛行緩慢,常在花叢上覓食[2][3]。幼蟲的寄主皆為夾竹桃科蘿藦亞科植物,例如[5]

亞種

  • D. g. genutia
- 指名亞種,分佈於印度斯里蘭卡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中國海南、台灣、中南半島泰國馬來半島、馬來西亞浮羅交怡、新加坡)[6]
  • D. g. sumatrana (Moore, 1883)
- 分佈於印尼蘇門答臘東北部及西部[7]
  • D. g. intermedia (Moore, 1883)
- 分佈於馬來西亞馬六甲新加坡[7]
  • D. g. conspicua (Butler, 1866)
- 分佈於印尼蘇拉威西島南部[8]
  • D. g. niasicus (Fruhstorfer, 1899)
- 分佈於印尼尼亞斯島[9]
  • D. g. intensa (Moore, 1883)
- 分佈於印尼爪哇島峇里島巴韋安島婆羅洲[7]
  • D. g. partita (Fruhstorfer, 1897)
- 分佈於印尼小巽他群島[10]
  • D. g. leucoglene (C. & R. Felder, 1865)
- 分佈於印尼蘇拉威西島北部[11]
  • D. g. tychius (Fruhstorfer, 1910)
- 分佈於印尼塞拉亞群島[12]
  • D. g. telmissus (Fruhstorfer, 1910)
- 分佈於印尼布頓島[12]
  • D. g. wetterensis (Fruhstorfer, 1899)
- 分佈於印尼韋塔島帝汶島[9]
  • D. g. laratensis (Butler, 1883)
- 分佈於印尼塔寧巴爾群島[13]
  • D. g. kyllene (Fruhstorfer, 1910)
- 分佈於印尼達馬爾島卡伊群島[12]
  • D. g. alexis (Waterhouse & Lyell, 1914)
- 分佈於澳洲西北部及北領地一帶[14]
  • 未命名亞種 Vane-Wright & de Jong, 2003
- 分佈於印尼圖康伯西群島[15]
Remove ads

參考

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