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血腥星期日 (1972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血腥星期日(英語:Bloody Sunday;愛爾蘭語:Domhnach na Fola)是指1972年1月30日,在北愛爾蘭德里博格賽德地區發生英國傘兵向正在遊行的市民開槍,造成14人死亡,13人受傷的事件。包括記者和旁觀者在內的很多人證明當時遭到槍擊的人都沒有攜帶武器。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0年8月19日) |
英國政府對這次事件進行了兩次調查。第一次調查叫做「威傑里法庭」,開脫了英國政府和大部分英國士兵的責任,但其公正性遭到了很多人士的批評。第二次調查已於2010年年中完成,薩維爾勛爵亦於2010年6月15日公開共十冊長達五千頁的調查報告,指出死傷者當時並不構成任何威脅,被射殺的平民都是無辜的。因此英軍當時射殺平民的舉動並不合法。[1][2]
Remove ads
事件過程
1972年1月30日,北愛爾蘭民權協會組織了一次反對英國在北愛爾蘭進行的不經審判就進行關押的收容制度的遊行。目前就參加遊行的人數仍存在很多爭論。威傑里勳爵的報告中說有3,000到5,000人參加了遊行;在當地醫生雷蒙德·麥克林所著的《通向流血星期日之路》中估計有15,000人參加;遊行的組織者聲稱有30,000人參加遊行。
遊行組織者計劃到市政廳舉行集會。作為回應,德里的皇家阿爾斯特警察總監弗蘭克拉根建議,不應採取任何行動對付遊行,僅通過拍照組織者,以便以後起訴。他將該建議告訴了烏爾斯特警隊局長格雷厄姆·希靈頓和第8步兵旅准將帕特里克·麥克利倫,並通過他們轉告了在北愛爾蘭英國軍隊指揮官羅伯特·福特少將。最後的決定是由「上級機關」下達。經過希靈頓和福特的協商,允許遊行繼續,但遊行範圍應在博格賽德和克雷根區內,以防止騷亂損害城市中心的商業樓宇和商店。於是英國的傘兵部隊開始在街道上設置路障。
遊行民眾在一輛貨車帶領着。原定通過威廉街向吉爾德霍爾行進,但是由於英國傘兵軍隊在小詹姆斯街和羅斯維爾街設置的路障的阻攔改向自由德里角行進。一群堅持應該繼續向吉爾德霍爾前進的年輕人脫離了遊行的隊伍並開始辱罵英軍和皇家阿爾斯特警隊警員,並投擲石塊。英軍使用水炮、催淚彈和橡皮子彈還擊。遊行民眾用鐵製床單作為掩護,兩人被英軍士兵開槍打傷。
當時英軍司令部接到了有一個愛爾蘭共和軍的狙擊手在附近活動的報告。英軍下令使用實彈射擊。傑基·達迪在被英軍驅趕的過程中被擊中身亡。遊行人群開始對英國軍隊進行更有攻擊性的行為,英軍則開始圍捕參加遊行的人群。
最終英軍向人群發射了一百餘發子彈,又造成十二人當場死亡,十二人受傷,另有兩人被裝甲運兵車撞傷。
Remove ads
死亡人員名單
以下為在事件中死亡者的名單:
Remove ads
事後影響
英國軍方在事件發生的第二天向英國議會作證時稱軍隊在反擊愛爾蘭共和軍的槍手和土製炸彈的進攻。但是包括遊行參加者、當地居民、英國和愛爾蘭記者在內的目擊證人(英國軍人除外)都證明英軍在向沒有武裝的人群開火,向正在逃跑的人和救助傷員的人瞄準射擊,但是沒有人向英軍射擊。英軍沒有人員受槍傷甚至沒有士兵報告任何傷害,現場也沒有找到子彈或者土炸彈。憤怒的愛爾蘭人攻占並燒毀了英國駐愛爾蘭大使館。愛爾蘭外相專程赴紐約聯合國總部要求聯合國干預。但是由於英國擁有聯合國安理會否決權,聯合國不可能進行干預。
對北愛爾蘭的影響
流血星期日是北愛爾蘭命運的一個主要負面轉折點。
當英國軍隊剛剛到達北愛爾蘭的時候,北愛爾蘭的天主教徒認為英國軍隊是來保護他們的中性的軍隊。然而在流血星期日後,很多天主教徒都開始把英國軍隊看作是他們的敵人。持愛爾蘭民族主義信仰的年輕人向更加暴力的共和集團靠攏。新芬黨和愛爾蘭共和軍則開始脫離主流民族主義和共和主義,倒向馬克思主義。臨時愛爾蘭共和軍則獲得了很多極端化的青年的支持。
在此後的二十年內,北愛爾蘭陷入了共和派和保皇派雙方的準軍事組織的恐怖主義戰爭。雙方有數千人被謀殺或者暗殺。
社會反應
- 約翰·列儂的《Sometime in New York City》專輯中有一首紀念這起事件的《Sunday Bloody Sunday》。而《The Luck Of The Irish》則在更廣泛的範圍內討論了愛爾蘭問題。列農本人是愛爾蘭後裔。
- U2樂隊的《Sunday, Bloody Sunday》是紀念這起事件的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 保羅·麥卡特尼在流血星期日後不久發布了一首名為《Give Ireland Back To The Irish》的單曲。
- 在流血星期日發生三十周年的2002年出品了兩部紀念這次事件的電影,一部為《Bloody Sunday》,另一部為《Sunday》。這兩部電影中描述的事件同遊行者的看法接近。
引述來源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