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移動瀏覽器
用于移动设备的浏览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移動瀏覽器,也叫做微型瀏覽器、迷你瀏覽器或無線互聯網瀏覽器,是用於移動設備如移動電話或PDA的網頁瀏覽器。移動瀏覽器為在手持設備的小型屏幕顯示網頁內容做了優化。移動瀏覽器軟件必須很小並且高效以適應無線手持設備的低內存與低帶寬。典型情況下,它們是簡化了的網頁瀏覽器,但到2006年,移動瀏覽器可以處理更多的最新技術如CSS 2.1、JavaScript及Ajax。專門為這些瀏覽器設計的網站被稱為無線入口網站。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2年8月27日) |

先驅
所謂微型瀏覽器技術如WAP、NTTDocomo的i-mode平台和Openwave的HDML平台引起了最初對無線數據服務的興趣。第一個部署的微型瀏覽器可能是1997年Unwired Planet(後來的Openwave)嵌入於AT&T手持設備,使得用戶可以訪問HDML內容的"UP.Browser"。
1997年,一家英國公司STNC開發了一個微型瀏覽器(HitchHiker)用於呈現完整的設備UI。此微型瀏覽器(Webwalker)的示範平台具有1MIPS處理能力。這是一個單核平台,在同一處理器上運行應用程序棧上和GSM棧。1999年,STNC被微軟收購,HitchHiker改名為Microsoft Mobile Explorer 2.0,它和先前的Microsoft Mobile Explorer 1.0沒有任何關係。HitchHiker被認為是第一款具有統一呈現模型的微型瀏覽器,可在單一客戶端程序中處理ECMAScript、WMLScript、POP3和IMAP郵件。它可以在同一頁面中組合HTML和WAP,但這種方案會導致在其它設備上無法正確呈現頁面,因而最終沒有被採用。另外,Amstrad的運氣極差的e-m@iler和e-m@iler+產品使用了HitchHiker作為它們的操作系統。Benefon Q、Sony CMD-Z5、CMD-J5、CMD-MZ5、CMD-J6、CMD-Z7、CMD-J7和CMD-J70內嵌了Mobile Explorer 2.0。1998年日本的Kazuho Oku開發了PalmOS上的免費瀏覽器軟件Palmscape(後來成為共享軟件),並創立了Ilinx。直到2003年,使用該軟件仍受到限制。
Mobile Explorer 3.0添加了iMode(cHTML)兼容以及許多私有模式。通過組合WAP協議與這些私有模式,MME3.0實現了OTA數據庫同步、郵件推送、推送信息客戶端以及PIM功能。Sony Ericsson被取消的產品CMD-Z700的一大特點就是高度整合了MME3.0。Mobile Explorer的開發於2002年中停止。
Opera軟件在此領域的開拓始於小屏幕呈現(Small Screen Rendering,SSR)和中屏幕呈現(Medium Screen Rendering,MSR)技術。Opera網絡瀏覽器可對普通web頁面進行重新布局,以使它適應小屏幕和中型屏幕(PDA)。它也是第一個支持Ajax和第一個通過ACID2測試的瀏覽器。
Remove ads
常用移動瀏覽器
基於web的模擬器有別於移動瀏覽器,它使用「虛擬手持設備」在計算機上顯示WAP頁面,以Java實現,也可以作為HTML譯碼器。這類瀏覽器包括Wapjag、TT、Waptiger以及Superwap。以下是一些更常用的移動瀏覽器。一些移動瀏覽器實際上就是小型的web瀏覽器,因此一些移動瀏覽器公司也提供桌面和筆記型電腦瀏覽器。
Remove ads
移動譯碼器為移動設備對web內容進行重新格式化和壓縮,必須與內置或獨立瀏覽器一起使用。以下是一些領先的移動譯碼器服務。
- Novarra Vision Mobile的服務器
- Skweezer - Orange、Etisalat、JumpTap、Medio、Miva等都使用它
- Teashark
- Opera Mini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