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被自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被自殺是一種獲得自殺鑑定結果的蹊蹺死亡,疑似於他殺。這種死法之所以以自殺而不是他殺命名,是因為這種死法表面看來都是自殺,之所以要在前面加上「被」,是因為這種自殺鑑定結果很經不起推敲。此用法於李旺陽事件和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廣泛使用。[來源請求]
![]() | 此條目偏重在某些見解、事件或爭議上。 (2022年1月19日) |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傳播
黃集偉認為2008年熟詞「被」使用頻率很高,其中「被自殺」一詞知曉率特別高[1]。此詞的廣泛傳播與安徽阜陽斥巨資修建「白宮」一事舉報者蹊蹺死亡一事有關[2]。這之前的4月22日《譚靜事件最新進展:四名韓國人對媒體自曝譚靜墜樓的驚心內幕》上就有「被自殺」的字眼。 把這類流行語置於疑點重重、證據不足的事件中,讓人察覺到嚴重違背了起碼的常識。此類荒誕事件一多,「被自殺」等網絡用語自然廣為流傳[3]。
輿論意義
有人用「被時代」總結了諸如「被代表」、「被捐款」、「被失蹤」、「被自願」、「被轉世」等「被××」的荒謬現象。曹林在《中國青年報》上評論:
法律築建的堅固城堡使私人有一個確保自主的私域,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註 1],在這個私人領域中個人可以自主地決定自己的一切,政府無權干預,強制減至最低限度。如果個人權利與公共權力間缺乏這道堅固的法律堡壘,個人權利必然就是被主宰、被操縱、被侵犯的命運。『被』字描述的就是這種主宰與受制的格局。」[4]
騰訊·大秦網做了專題報道對被自殺這一形式產生以來的「被時代」、「被」事件做了相關報道[5]。部分新華網、人民網網友認為「『被』時代是權利意識集體覺醒的標誌之一」[6][7]。
不自殺聲明
有鑑於六四民運人士李旺陽在接受香港媒體訪問後在六四周年之際離奇地被宣布「上吊自殺」,胡佳等許多維權與異議人士擔心可能會同遭不幸「被自殺」,紛紛發表「我不自殺」的聲明,以防遭中共殺害還被指為是「自殺」。自稱「追求民主與法治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經濟學家夏業良在推特和微博上說:「本人夏業良,生性謹慎而樂觀開朗,身體健康,有堅強信念,過去/現在/將來無論遭遇疾病/政治迫害/生活艱辛等各種情況,絕不尋求自殺來解脫。如有不測,必有嫁禍,包括車禍/溺水都不可信。除專制暴政別無他敵,特留此存照。」[8]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2022年5月初俄羅斯批評埃隆·馬斯克的星鏈支援了烏克蘭,5月9日馬斯克在Twitter發表不自殺聲明[9]。同年馬斯克收購Twitter並公開Twitter過去進行言論審查,刪除美國總統拜登兒子的醜聞,披露不久的12月3日再次發出不自殺聲明[10]。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