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褚伯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褚伯玉(394年—479年),字元璩南朝吳郡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褚伯玉的高祖褚含,曾任始平太守;父親褚逖,曾任征虜參軍。他年輕時就有隱居的操守,喜好和欲望都很少。十八歲時,父親為他安排婚事,新娘從前門進入家中,他卻從後門悄悄離開,隨後前往剡縣(今浙江嵊州),居住在瀑布山。他生性能耐受嚴寒酷暑,當時的人把他比作東漢能抵禦寒暑的奇人王仲都。他在山中居住三十多年,與世俗人物斷絕往來。王僧達擔任吳郡太守時,以禮邀請褚伯玉出山。褚伯玉迫不得已,才到吳郡太守府停留了兩夜,僅僅與王僧達交談了幾句便告辭離去。寧朔將軍丘珍孫給王僧達寫信說:「聽說褚先生已出山住在您的府中。此人隱匿形跡、棲息雲間,不侍奉王侯貴族,堅守高尚節操、以草木為食,這樣的生活已有多年。如果不是您放下身份、喜愛賢才,怎麼能請到他呢?從前孔融曾在冶城隱居,戴安道曾入昌門,如今褚先生的事,可與這兩件事並稱『三賢出山』了。不過,像這種不食五穀、餐食雲霞的隱士,只能暫時請出山,不宜長時間挽留。您應當考慮成全他高遠的志向,助他實現超脫塵世的心願。希望等他準備返回山中時,你能暫且放下俗務,也希望您能聽我這番話,幫他達成歸志。」王僧達回信說:「褚先生追隨白雲隱居已有很久了。古代的隱士,有的還牽掛兒女,有的如漢代梅福隱居後仍讓當地因他而聞名、形成熱鬧集市;但這位先生卻心境淡泊,只與松樹、山石為伴,在孤峰絕嶺間居住了數十年。近來我特意邀請他來這裡,是希望能日夜與他相處,稍慰心意。近來與他談論芝蘭桂樹,閒聊薜荔女蘿,仿佛已經窺見了山間的雲霧清泉,親臨了水邊的隱居之地。我知道您想見他,稍後會向他說明您的心意。」

南朝宋孝建二年(455年),散騎常侍樂詢奉命巡視地方風俗,上表舉薦褚伯玉,朝廷徵召他擔任本州的議曹從事,他沒有就任。齊高帝蕭道成即位後,親手寫下詔書,命令吳郡、會稽郡二郡的官員以禮相迎,送褚伯玉入朝,他又以生病為由推辭。齊高帝不想違背他的意願,便下令在剡縣的白石山建造太平館,讓他居住。建元元年(479年),褚伯玉去世,享年八十六歲。他生前常住在一座樓上,死後也葬在那座樓的旁邊。孔稚珪曾跟隨他學習道家法術,後來在太平館側邊為他立了一塊石碑以作紀念。[1][2]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