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多尼奧·派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多尼奥·派斯
Remove ads

西多尼奧·貝爾納迪諾·卡多佐·達席爾瓦·派斯(葡萄牙語:Sidónio Bernardino Cardoso da Silva Pais),在澳門被稱為士多紐拜斯,是葡萄牙政治家軍官外交官,1918年成為葡萄牙第一共和國的第四任總統。作為現代葡萄牙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他被作家費爾南多·佩索阿稱為「總統-國王」,這一描述在後來的歲月里經久不衰,並象徵着他的政權。[1]

事实速览 西多尼奧·派斯, 葡萄牙總統 ...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派斯於1872年5月1日出生在卡米尼亞,他是猶太血統公證人西多尼奧·阿爾貝托·馬洛科斯·派斯和麗塔·朱莉婭·卡多索·達·席爾瓦的長子,兩人都是卡米尼亞本地人。[2]

他7歲至11歲在塞爾唐完成小學教育,7歲至11歲在聖瑪利亞馬奧高中完成中學教育,然後前往科英布拉學習數學和哲學的預備課程。1888年,他決定從軍,進入陸軍學校,參加炮兵課程。作為一名優秀的學生,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他的課程,並於1892年晉升為少尉, 1895年晉升為中尉,1906年晉升為上尉,1916年晉升為少校。[3]

在陸軍學校完成課程後,派斯進入了科英布拉大學,並在那裡獲得了數學學位。他於1898年在同一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從政

派斯在科英布拉時期,正是葡萄牙君主制的衰落時期,派斯曾公開表達過他的共和主義理想。在此期間,他也曾在科英布拉的共濟會中短暫地待過一段時間,儘管他似乎不太活躍。

他被認為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他留在了科英布拉,在那裡他被任命為微分和積分學院的教授。他還在布羅特羅工業學校擔任教授,從1905年到1909年,他還擔任學校的校長。1910年10月23日,他被任命為大學副校長,由曼努埃爾·若澤·德·阿里亞加校長領導。

1910年,葡萄牙一個共和國成立後,派斯作為共和黨領袖迅速參與了活躍的政治生活。在短暫擔任國家鐵路公司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後,他被選為國民制憲會議的代表,負責起草1911年的葡萄牙憲法。[2] 作為制憲會議的主要成員,派斯被任命為政府的公共工程部長,由若昂·皮涅羅·查加斯擔任主席,於1911年8月24日就職。在這個職位上,他一直擔任到1911年11月3日,他代表政府在波爾圖慶祝共和國成立一周年的慶祝活動。

查加斯政府倒台後,他在奧古斯托·德·瓦斯康塞洛斯的「集中型政府」中擔任財政部長,從而保住了自己在政府中的地位。1911年11月7日就職後,他一直堅持到1912年6月16日。

在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國際緊張局勢已經顯現的時刻,派斯於1912年8月17日被任命為葡萄牙駐柏林全權公使(大使)。[2]在導致戰爭爆發的關鍵時期,他仍然擔任着重要的外交職務,在葡萄牙政府的壓力與他自己的親德立場之間維持着艱難的平衡。葡萄牙政府的觀點越來越傾向於支持戰爭,親英,試圖通過外交手段解決葡萄牙和德國在非洲殖民地之間的邊境衝突。儘管遇到了這些困難,他一直堅持到1916年3月9日,在葡萄牙控制的港口扣押德國船隻後,德國向葡萄牙宣戰。

Remove ads

組建政府和成為總統

回到葡萄牙後,他自然而然地成為反對葡萄牙參加戰爭的人的集結點,加劇了國內戰爭努力的影響和葡萄牙遠征軍在前線取得的糟糕結果所引起的日益增長的不滿。1917年12月5日至8日,他領導了大約250名士兵的起義。經過三天的激烈對峙,政變勝利結束。在這場對峙中,民間團體對叛亂分子的成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2月8日上午,科斯塔將權力移交給了派斯的軍事集團。[2]

叛亂分子沒有像往常一樣就組建新政府展開磋商,而是直接奪取了政權,將貝爾納迪諾·馬沙多從共和國總統的職位上撤下,迫使他流亡國外。隨後,在1917年12月11日,西多尼奧·派斯接任部長理事會主席(總理),並兼任了戰爭部長和外交部長的職務。他還於12月27日接替了總統的職位,直到明年年初舉行新的選舉。[4]所有這些行為都直接違反了他親自起草的1911年憲法。在政變和其政府的早期階段,西多尼奧·派斯得到了各種勞工組織的支持,作為交換,他釋放了被監禁的同志,也因為有影響力的全國工人聯盟的期望,該聯盟希望將自己定位為共和黨左派的權力中心。[2]

後來,派斯在沒有徵求共和國議會意見的情況下頒布了一系列獨裁法令,並暫停了憲法的重要部分,使該政權具有明顯的總統制的性質。事實上,共和國的總統成為了國家元首和政府的領導人,重要的是,政府完全由國務秘書組成,而不是(更高級別的)部長。在他的支持者稱為「新共和國」的新政治架構中,國家元首被置於自君主專制結束以來葡萄牙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權力地位。因此,派斯被稱為「總統-國王」是當之無愧的。就其目標和許多形式而言,新共和國是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查的政體的先驅。

西多尼奧·派斯於1918年2月23日修訂了政教分離法,試圖使同自1911年以來一直同共和國政權公開敵對的羅馬天主教會的關係正常化。這立即引起了傳統共和黨人和共濟會成員的激烈反應,但卻得到了天主教徒、溫和派共和黨人以及農村人口(當時是葡萄牙人口的絕大多數)的廣泛支持。這一決定還重建了與梵蒂岡的外交關係,1918年7月25日,梵蒂岡任命貝尼代托·阿洛伊西·馬塞拉閣下(後來成為巴西大使、紅衣主教和教廷大使)在里斯本擔任教廷大使。

Thumb
西多尼奧·派斯宣誓就任共和國總統。

另一個違憲的舉動是,派斯在1918年3月11日頒布法令,通過全民投票直接選舉總統。他利用自己在天主教徒中的聲望,於1918年4月28日當選總統,獲得470831張選票,這是前所未有的數字。他於同年5月9日宣布就任共和國總統,他甚至懶得與國會協商,並享有直接的民主合法性,他利用這一合法性粉碎了反對派的企圖,但沒有成功。

1918年2月和3月的法令由於與現行憲法的深刻矛盾而被稱為「1918年憲法」,深刻地改變了葡萄牙1911年的憲法,使該政權具有明確的總統制的性質,而且修訂了選舉法,並修改了關於政教分離和國家機構間權力分配的法律。

1918年4月,葡萄牙遠征軍在利斯河戰役 中慘遭屠殺,葡萄牙政府無法調遣必要的增援部隊,甚至無法維持正常的軍隊供應。局勢發展到如此極端的地步,甚至在戰爭結束後,葡萄牙仍無法將其軍隊運回本國。這種爭鬥已經擴大到造成一種永久性暴動狀態的地步。

這一情況標誌着該政權令人神往的存在結束了。在交替的罷工、衝突和陰謀之間,從1918年夏天開始,政權試圖結束「享樂主義」的努力升級為嚴重和暴力,導致總統在1918年10月13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通過這一行動和對反對運動的嚴厲鎮壓,他得以重新獲得對政治局勢的暫時控制,但他的政權顯然受到了致命的傷害。

儘管1918年11月11日停戰協定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直到年底政治局勢都未改善,這一事件還伴之以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一封親切的信,他試圖淡化西多尼奧·派斯以前眾所周知的親德態度。

暗殺

Thumb
西多尼奧·派斯在羅西烏車站被暗殺

1918年12月5日,派斯在海軍拖網漁船奧古斯托·德·卡斯蒂略倖存者的頒獎典禮上躲過了第一次暗殺。然而,9天後,他沒能躲過第二次暗殺。

1918年12月14日晚上,總統在基亞多的餐廳享用完晚餐後,前往羅西烏車站火車站。在他的兄弟和兒子的陪同下,他計劃乘火車去波爾圖,以便與北方軍事軍團協商。當他在晚上11點左右進入車站時,一名受命保護總統的共和國衛隊迎接了他。由於之前曾經遭到過失敗的暗殺,他提高了安保措施。在車站,有樂隊演奏來製造良好的氣氛。[5]

在車站內,左翼活動人士若瑟·胡里奧·達·科斯塔在埋伏着總統,他把一把手槍藏在阿倫特霍的斗篷里。當總統在車站的一樓經過刺客時,達·科斯塔突破了包圍總統的雙重警戒線,用藏在斗篷下的手槍開了兩槍。第一槍打中了派斯的右臂,子彈就卡在那裡。第二顆子彈擊中了總統的胃部,造成了致命的傷口。派斯立刻倒在地上,引起了一陣恐慌。在混亂中,四名無辜的旁觀者被警衛打死;沒有試圖逃跑的刺客在被人群毒打後被逮捕。[6]派斯當時還活着,被火速送往聖約瑟夫醫院,但他在午夜前被送往醫院的途中因傷死亡。

成千上萬的人參加了西多尼奧·派斯的葬禮,但由於抗議者混入人群,葬禮多次中斷,其中一些抗議者甚至採取了暴力行動。12月16日,若昂·多坎托·伊·卡斯特羅由共和國大會選定為他的繼承人,而不再通過全民投票的選舉方式。

Remove ads

遺產

西多尼奧·派斯之死是第一共和國時期的創傷。派斯本質上是一個民粹主義的、有魅力的領導人,他把自己描繪成一個注定滅亡的國家的最後希望,而且這也是被廣泛認可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他的遇刺對葡萄牙政治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7]從那時起,葡萄牙的政治幾乎從未穩定過,這導致了一場永久性的危機,直到近8年後的1926年5月28日政變才結束,隨之而來的是40年的獨裁統治。

道格拉斯·惠勒試圖通過他的角色來解釋派斯作為一個領導者(後來成為一個受人崇拜的人物)的吸引力:

他的個性結合了迷人的社會品質和人格力量。一位同時代的觀察家將他描述為「一半是王子,一半是傭兵」,1918年,他短暫的議會的一名成員解釋說,他擁有「精神上的神秘主義」,能夠忠實地模仿當前的一些特徵和形象。他的多才多藝是非同尋常的,但他在當代葡萄牙政治中的傑出之處在於,他樂於公開討論困難的問題,並公開承認自己可能會犯錯誤。[8]

作家費爾南多•佩索阿欽佩地稱派斯為「總統-國王」,這一描述在後來的歲月里經久不衰,因為這充分體現了他的政權的特點。[1]特別是在最保守的天主教團體中,派斯是救世主和殉道者的混合體,並導致了一種流行的崇拜,類似於若瑟·托馬斯·德蘇薩·馬丁斯周圍存在的那種崇拜,這種崇拜一直持續到今天。在他的墓前,經常可以看到鮮花和宗教負號。這主要是由於他推翻了一些早期的共和黨反教權法律。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的名字在這些圈子裡流傳最廣,因為派斯本人並不是一個特別虔誠的教徒。

Thumb
澳門士多鳥拜斯大馬路的路牌
Remove ads

家庭和後代

1895年,派斯與瑪麗亞·多澤里·馬丁斯·貝莎結婚。這對夫婦有五個孩子,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非婚生的情況下,他還和一個叫艾瑪·曼索·普雷托的人生了一個女兒。他是鋼琴家和作曲家貝納多·薩塞蒂的曾祖父。

博物館的計劃

2002年,卡米尼亞市政府以17.5萬歐元的價格買下了派斯出生地的遺址。建築師努諾·巴科斯塔被要求在2009年把房子變成一個博物館。地下室里應該有一間專門供派斯總統使用的房間,一樓還有另一個大廳,用來紀念他的一生。一樓將被改造成文檔中心。轉換的成本估計為100萬歐元。[9]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