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安事變紀念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安事變紀念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建國路69號,是依託張學良公館、楊虎城止園別墅建立的一座遺址類紀念館[1]。為國有文物、二級博物館[2]。

紀念館建築亦是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事變舊址的一部分。西安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1]。
歷史
1934年,楊虎城開始修建私人別墅,日後命名為止園,位於今蓮湖區青年路117號。1935年9月,張學良任西北剿總副司令,因長住西安,租用西北通濟信託公司所有、剛剛建成的金家巷5號(今碑林區建國路69號)院落,日後稱張學良公館[3]。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12月25日,張學良陪同蔣中正離開西安。1937年,楊虎城離開西安。1954年,中共西北局行政處購買止園和張學良公館。張學良公館成為陝西省委的幹部招待所。止園成為陝西省人民政府的招待所(現名止園飯店)[3]。
1982年,中國國務院將張學良公館、楊虎城止園別墅等八處建築,以西安事變舊址之名列入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983年9月,陝西省人民政府成立西安事變舊址管理處(籌備處)[1],開始相關建築的回收工作。最先收回止園別墅部分舊址。自1983年至1986年,通政府調撥、徵集、捐贈、複製等途徑,西安事變舊址管理處(籌備處)獲得300餘件有關西安事變的文物[3]。定居西安、曾為張學良服務的西餐廚師谷連榮的家屬在1986年向西安事變紀念館捐獻14件實物[5]。
1984年7月7日,正式成立西安事變舊址管理處[1]。同年,張學良公館移交陝西省文物事業管理局保護使用[5]。1985年5月1日[6],止園別墅部分舊址完成全面維修後,對外開放。舉辦第一個展覽——「楊虎城生平事跡展」[3]。1986年,對張學良將軍公館、楊虎城止園別墅、五間廳、新城大樓、楊虎城將軍新城公館進行維修[4]。同年12月,紀念西安事變50周年,張學良公館對外開放[3]。
1991年至1992年,對張學良公館、楊虎城公館、高桂滋公館等進行維修[4]。1992年9月16日,西安事變舊址管理處更名為西安事變紀念館[1],隸屬於陝西省文物局[3]。2009年,對五間廳、楊虎城新城公館、新城大樓進行維修。2015年,對西京招待所舊址進行維修[4]。
Remove ads
建築
1934年下半年,西北通濟信託公司合合麵粉公司在金家巷5號開始修建此處院落,設定為辦公樓[5]。次年秋,竣工[3]。同年9月,張學良率東北軍移駐西安。張學良租用此處院落做為自己的公館,稱張學良公館[5]。
公館總面積7710平方米,為一處坐南朝北的院落。主體建築是東(A)、中(B)、西(C)三幢、三層樓房。三幢樓房一字排開,各占地200平方米[3],為中西結合建築風格。附設的平房分北排、南排。北排為承啟室、傳達室、接待室、汽車庫,南排為食堂、衛士住房以及西樓西邊的中西餐廳[5]。
張學良和妻子于鳳至、私人秘書趙一荻,以及子女居住在西樓。中樓由張學良的侍從副官、機要秘書、衛士辦公、居住。東樓由管理函電的職員辦公、居住。亦是外地軍官來西安匯報時的臨時住所。1936年12月17日,為解決西安事變,周恩來、葉劍英、博古為代表的中共代表團抵達西安,住宿於東樓的二、三樓。因此東樓現稱為「中共代表團舊址[5]」。
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陪同蔣中正離開西安。1937年3月,東北軍調離陝西,退租公館[5]。
目前,張學良公館對外展出面積為4666平方米[3]。
止園別墅所在原為唐代太極殿、明代王府。民國時,稱十方院[3]。1930年11月,楊虎城任陝西省政府主席後,籌建私人別墅。1933年,購地修建私人別墅。別墅占地面積約3.33萬平方米。1935年,主體小樓竣工。別墅取老子入關「紫氣東來」之意,初名「紫園」。1936年,為避蔣中正猜忌,楊虎城接受陝西省參議李元鼎建議,取《左傳·宣公十二年》「止戈為武」的首字,更名「止園」[6][3]。
在1937年,楊虎城離開西安後。先後擔任陝西省政府主席的熊斌、祝紹周均將止園做為自己的公館[6]。顧祝同等人亦曾在止園居住[3]。1947年至1948年,止園是國民政府特務機關駐地[6]。
1954年,中共西北局購買止園,用作領導住處[6]。後成為陝西省人民政府招待所(今止園飯店)。1983年,西安事變紀念館的前身西安事變舊址管理處(籌備處)第一次收回止園部分舊址,由一幢三層樓房和近2000平方米的院落組成。1986年,第二次收回止園部分舊址。目前,西安事變紀念館擁有的止園舊址占地面積2292平方米[3]。
Remove ads
注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