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安回坊

中国著名美食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安回坊
Remove ads

西安回坊中國西安市的一個比較大的回族聚集區,位於西安城牆內西北區域,主要指西大街以北,北院門以西,紅埠街以南,早慈巷以東的區域。回坊目前主要歸屬於北院門街道辦事處下轄的化覺巷、紅埠街、學習巷與灑金橋四個社區。[1]據2003年統計,回坊內約有各族穆斯林人口32361人,占到西安穆斯林人口總數49.8%。[1]頁15

Thumb
西安北院門步行街(回民街)

歷史

Thumb
西安清真大寺
Thumb
西安大學習巷清真寺

唐宋

現在的西安回坊,在唐代是政府機構尚書省的所在地[2]。自唐代開始,有來自阿拉伯的穆斯林商人經絲綢之路陸續來到長安[3]

五代北宋年間,回民開始在圍繞大學習巷清真寺化覺巷清真大寺附近的地區居住。[3]

明代

明代西安府衙南北門位於鼓樓南北,附近富商雲集,逐漸形成以回民為主的經營與生活區域。[3]

清代「七寺十三坊」的格局

在清代乾隆時期之前,西安城內有七座清真寺,統轄居住在十三個街坊的坊民,因此西安回族有「七寺十三坊」的說法。[1]頁20其中七寺指化覺巷清真大寺大學習巷清真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寺、小學習巷清真營里寺、北廣濟街清真寺與灑金橋清真古寺;而十三坊的名稱因為年代久遠,傳說與記載並不一致。[1]頁20

清同治時期的陝甘回變,西安城內的回族逃過一劫,七寺十三坊的格局得以繼續維持。[1]頁22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因為依赫瓦尼思想的傳播,新建立了灑金橋清真西寺和小學習巷清真中寺,營里寺與大學習巷寺也接受依赫瓦尼的思想。1919年,清真中寺建立。1920年,清真西寺建立。[1]頁22形成回坊九寺的格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大多數清真寺停止了宗教活動,變成了工廠,或被其他單位占用。期間只有回坊的清真大寺與建國巷清真寺開放使用,灑金橋清真西寺作為殯儀館僅供回民喪葬使用。[1]頁26

中共中央於1982年發布《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後,關閉或被占的清真寺相繼重新開放。並在原有九寺的基礎上,增加了紅埠街清真寺、西倉清真寺與西安(河南)旅陝清真寺。[1]頁27至此,回坊十二寺的格局初步形成。

環境

西安回坊內大部分地區都是由小巷構成,路面狹窄,經常發生交通擁堵。回坊內缺乏市政配套設施停車場、公共衛生間、排水等設施。[1]頁71

1997年,西安市市政建設委員會與挪威科技大學合作,對幾處回坊內的傳統民居進行了修復。2005年,政府曾計劃在灑金橋一帶組織拆遷,後因為改造方案、古建築保護等原因擱淺,只對西大街大麥市街部分區域做出了拆遷安置。[1]頁75

教育

通過成立西安市滿拉培訓班、清真寺業餘學習班、清真女寺(學)經學班、清真寺寒暑假學習班等形式,回坊居民開展了各類型的教育實踐活動。[1]頁77在回坊內,設立了伊斯蘭文化研究會。研究會編輯發行《伊斯蘭文化研究》期刊。回坊內還有西安大皮院伊斯蘭學校、西安穆斯林學校、陝西伊斯蘭專修學校(已停辦)等教育研究機構。

西安回民中學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學也均位於回坊內。

飲食

Thumb
酸湯水餃

西安清真飲食的發展可以追述到唐代,至民國初年已經形成特色行業:以牛羊肉飲食為主,以糕點為輔。[4]

回坊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區,回坊內北院門北廣濟街西羊市大皮院等多條街道上的清真飲食受到遊客與本地居民的歡迎。[5]清真飲食中灌湯包子羊肉泡饃酸湯水餃胡辣湯油茶麻花等廣受歡迎。

但是,回坊內部分餐飲商鋪存在地面油膩粘滑,餐飲垃圾亂扔,未懸掛營業執照的問題。[6]

交通

Thumb
回民街上的各種交通工具

地鐵

Thumb
灑金橋地鐵站B入口

因為回坊區域廣闊,西安地鐵2號線鐘樓站1號線灑金橋站均設置在回坊附近。

公交車

因為回坊位於西安市中心位置,大量公交線路均途經回坊。

電瓶車

回坊內道路狹窄,因此安排了電瓶車解決坊內交通問題。目前有三條線路,十三輛車。[7]1號線從兒童醫院到北院門北口,2號線從百盛到蓮湖公園[8],3號線從橋梓口灑金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