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晉秦州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晉泰始五年(269年)分雍、涼、梁3州置,州治所在冀縣(今甘肅省甘谷縣)。範圍大致相當於今甘肅省黃河以東不包括慶陽市的全部地區。太康三年(282年)廢州併入雍、涼2州。元康七年(297年)復分雍、梁2州置秦州,州治所在上邽縣(今甘肅省天水市)。[參 1]太興二年(319年)秦州刺史陳安投降前趙主劉曜,秦州至此淪沒。[參 2]

郡級行政區

秦州初置時領略陽、天水、南安、隴西、武都、陰平、金城7郡。後廢秦州,略陽、天水、南安、隴西、武都、陰平6郡移屬雍州,金城郡移屬涼州。後復置時領略陽、天水、南安、隴西(以上4郡原屬雍州)、武都、陰平(以上2郡原屬梁州)6郡;增置狄道郡(297年左右)、安故郡(308年左右)。西晉末領8郡。

隴西郡
曹魏舊郡,泰始元年(265年)封司馬泰為隴西王,改稱隴西國,元康六年(296年)左右司馬泰改封高密王,隴西國除。[參 3]郡治襄武縣(今甘肅省隴西縣東),領襄武、首陽、臨洮、狄道、河關、枹罕6縣。西晉時廢枹罕縣,元康年間(291-299)狄道、臨洮、河關3縣移屬狄道郡。西晉末領襄武、首陽2縣。
南安郡
曹魏舊郡,郡治豲道縣(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南),領豲道、中陶、新興3縣,至西晉末不變。
天水郡
曹魏舊郡,郡治冀縣(今甘肅省甘谷縣東),冀、上邽、顯親、成紀、西、阿陽、新陽7縣。西晉初省阿陽縣,西縣改名始昌縣。西晉末領冀、上邽、始昌、新陽、顯親、成紀6縣。
略陽郡
曹魏名廣魏郡,泰始年間(265-274)改名略陽郡。郡治臨渭縣(今甘肅省天水市東),領臨渭、平襄、略陽、隴4縣。西晉時增置清水縣(西晉初),廢隴縣。西晉末領臨渭、平襄、略陽、清水4縣。
武都郡
曹魏舊郡,郡治下辨縣(今甘肅省成縣西北),領下辨、河池、故道、沮、武都、羌道6縣。西晉時廢羌道縣,增置上祿縣(282年置)。西晉末領下辨、河池、沮、武都、故道、上祿6縣。
陰平郡
蜀漢舊郡,曹魏平蜀後廢郡併入梓潼郡[註 2]泰始年間復置郡。郡治陰平縣(今甘肅省文縣),領陰平、平武(280年前稱廣武)2縣。至西晉末不變。
狄道郡
西晉元康年間(291-299)分隴西郡3縣置,郡治狄道縣(今甘肅省臨洮縣),領狄道、臨洮、河關、洮陽、遂平、武街、始興、第五、真仇9縣,[參 4]永嘉二年(308年)左右張軌將臨洮、洮陽2縣移屬安故郡。西晉末,領狄道、河關、遂平、武街、始興、第五、真仇7縣。
安故郡
西晉永嘉二年(308年)左右張軌分狄道郡置,郡治安故縣(今甘肅省臨洮縣東南),領安故(與郡同置)、石門(與郡同置)、桑城(與郡同置)、臨洮、洮陽5縣,至西晉末不變。[註 3]
秦川郡(存疑)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西晉泰始年間(265-274)置郡,郡治與秦州同治冀縣(今甘肅省甘谷縣東)。[參 5]
Remove ads

縣級行政區

更多信息 郡名 (縣數), 郡治 ...
Remove ads

注釋

出處

Loading content...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參見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