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澳大利亞分裂主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澳大利亞分裂主義
Remove ads

西澳大利亞分裂主義西澳大利亞州於1901年加入澳大利亞聯邦後不時會重複發起的議題[1][2][3],其主張主要基於聯邦政府因為西澳大利亞州人口稀疏,而偏袒於東部州份的假設[4][5][6][7]。普遍的說法是西澳大利亞州被視為灰姑娘州份,它對聯邦政府的貢獻遠比得到的為多,從而引申出被人口較多的州份所歧視的想法[8][9][10]

Thumb
1934年倡提議的「威斯特拉利亞自治領」旗幟
Thumb
1933年分離主義者印製的「如何投票卡英語How-to-vote card

沿革

西澳大利亞州佔澳大利亞總陸地面積的三分一,其首府珀斯距離最近任何一個澳大利亞的大城市都超過2,000公里,加上西澳大利亞州礦藏豐富,人均收入遠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造就民眾普遍對國家較低的歸屬感,每逢經濟不景或遭受天災人禍時,脫澳的呼聲都會趁機抬頭[11][12]

1933年公投

當時該州主要的出口為小麥經濟大蕭條導致小麥價格暴跌,珀斯的失業率上升至30%。自治同盟成立,主張西澳大利亞州獨立,成為「威斯特拉利亞自治領」。公投以68%的票數通過。及後,州政府派員前往英國,要求推翻30多年前加入聯邦政府的協議。英國下議院設立專責委員會,經過18個月的談判和遊說最後決定不予處理,並進一步聲明不能合法地批准分裂國家。雖然代表團空手而回,但「威斯特拉利亞」(Westralia)自此成為了西澳大利亞州分離主義的代名詞[13]

1974年威斯特拉利分裂運動

礦業大亨郎·漢考克英語Lang Hancock於1974年組織「威斯特拉利分裂運動」(Westralian Secession Movement),認為澳大利亞各地的貿易壁壘損害了該州的礦材和小麥出口,奈何它所支持的候選人沒有在聯邦大選英語1974 Australian federal election中勝出。

2020年新冠肺炎期間

新冠肺炎期間,西澳大利亞州封鎖了其州界,限制了跨州的往來,分離主義的討論又再度活躍起來[14]。據民意調查顯示,28%的民眾支持脫澳[15][16][17]

參考

伸延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