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謝閣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谢阁兰
Remove ads

謝閣蘭(法語:Victor Segalen,1878年1月14日—1919年5月21日),生於法國布雷斯特法國海軍醫生、人種學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詩人探險家、藝術理論家、語言學家文學評論學家。其作品受到尼采哲學和蘭波神秘主義的影響,著有小說《天子》、《勒內·萊斯》,詩集《碑集》、《頌歌》、《西藏》,散文《畫集》及《出征》等。

事实速览 謝閣蘭, 出生 ...

生平

謝閣蘭生於法國布雷斯特,小時候喜愛文學,母親也曾教他音樂知識。1898年後先後就讀於航海衛生學校、波爾多海軍醫學院法語École du service de santé des armées de Bordeaux,曾一度厭惡學醫。1902年在《法蘭西水星》雜誌上發表《心理聯覺與象徵主義學派》,不久後成為殖民艦艇上的軍醫。次年隨船到波利尼西亞,研究毛利人的傳統,準備以此題材寫作詩體小說《遠古人》,一年後隨船回國。第二年在故鄉結婚,1907年以馬克斯·阿雷利的筆名出版了《遠古人》一書。

1908年在巴黎東方語言學院通過了漢語考試,受到旅行家吉爾貝·瓦贊的鼓勵準備去中國。1909年去了中國,寫信給妻子讚美了這個國度,在天津拜會了保羅·克洛岱爾,8月起與吉爾貝騎馬遊歷了西安成都漢口南京上海等地,留下不少遊記。1910年在香港與妻子、兒子團聚,中途去了一趟日本。之後全家定居北京,開始研究中國文化。他在紫禁城外碰到了據稱是太后情夫的19歲男孩莫里斯·羅瓦,以此為題材寫了小說《勒內·萊斯》,還寫了大量散文。1911年去東北執行醫療任務,之後回北京。1912年在北京發表了詩歌代表作《碑集》,並同吉爾貝完成了一些考古發現。1913年回國,這時已有3個孩子,之後又來了一趟中國。1914年8月赴雲南考古,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回國。

1917年1月再次來華,寫了《中國的雕刻藝術》、《漢代的喪葬藝術》和長詩《西藏》。1918年3月回到布雷斯特,身體患了重病。1919年赴阿爾及爾短暫療養後回鄉。5月21日進入家附近的埃勒葛特森林,三天後人們發現他暴斃於一個山洞中。[1]

Remove ads

創作

在謝閣蘭的作品中,漢語充當了一種「他者的語言」的角色,他要求自己的作品「從一種不存在的漢語回譯到法語」。[2]1910年,謝閣蘭創作了以光緒皇帝為原型的小說《天子》,但未能寫完。[3]1912年出版的《碑集》是他的詩歌代表作,其中最早的一篇《印痕》作於1910年9月24日。初版時封面只有4個魏體漢字:「古今碑錄」。該書看起來是對中國碑銘的解釋,但實際上是表達自己的追求,作者說:「《碑集》可以完全擯棄其中國的源頭,嚴格代表一種新的文學樣式」。[4]

作者對中國帝都深深迷戀,1910年,他曾給德彪西寫信說:「北京才是中國,整個中華大地都凝聚在這裡。然而不是所有的眼睛都看得到這一點。」[5]《畫》放棄了儒家主題,描寫了歷史上16個昏君和暴君,表達了對他們的讚美。[6]1923年出版的長篇日記體小說《勒內·萊斯》融真實和想象為一體,主角是隆裕太后的情人、光緒皇帝之友,參與了不少宮廷秘密活動。[7]散文集《出征》共28章,以旅途見聞引出自己的一些哲學思考。該書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樣重寫中國神話,比如第20章就脫胎於陶淵明的《桃花源記》。[8]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