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豬口安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豬口安喜(1864年5月—1933年10月)[1]是日本文人,在日治台灣擔任公務員、警察,辭職後成為詩人,後受臺灣總督府之邀擔任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委員。[2]
生平
豬口安喜早年在福岡中學就讀,退學後自學漢學。1895年時受臺灣總督府聘僱而前往台灣,後陸續在台中縣、基隆廳等地擔任巡查、警察官,並於1918年底退職。[3]
擔任警察期間,他於1909年進入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1912年蕃務本署成立生蕃研究會並發行雜誌《蕃界》,豬口安喜擔任該雜誌之編輯,撰寫多篇台灣原住民相關文章與理蕃政策,直至隔年6月該雜誌停刊。蕃務本署在1915年時因五年理蕃計畫結束而廢除,豬口安喜轉任於警察本署理蕃課。[1]
1918年底,豬口安喜開始編篡《理蕃誌稿》第二卷,內容主要為五年理蕃計畫中教育、隘勇線的推動等。[1]1923至26年及1929至32年間,豬口安喜兩次擔任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之編纂委員,整理總督府公文、報章雜誌等文獻。[4][5]
豬口安喜於1932年告老還鄉,隔年病逝。[1]
文學
豬口安喜在台期間撰寫諸多作品,包括漢詩、俳句、和歌、散文等,以豬口安喜或豬口鳳庵、葆真、藹藔迂士等筆名刊載在《臺灣新報》、《臺灣日日新報》,《蕃界》中也能見到其作品。他也常以「內地詩人」的身分參加瀛社等詩社的活動,亦活躍於台灣文學圈[1]。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