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貝利薩里奧·波拉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贝利萨里奥·波拉斯
Remove ads

貝利薩里奧·波拉斯·巴拉奧納(西班牙語:Belisario Porras Barahona;1856年11月28日—1942年8月28日),巴拿馬政治家、外交官、作家。波拉斯出生於拉斯塔布拉斯,早年加入哥倫比亞自由黨,在巴拿馬獨立前因與哥國保守派政府政府政見不合而流亡國外,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獨立後,波拉斯回到新成立的巴拿馬從政,曾三度擔任巴拿馬總統,並見證了巴拿馬運河的竣工通航。

事实速览 貝利薩里奧·波拉斯·巴拉奧納Belisario Porras Barahona, 巴拿馬總統 ...
Remove ads

早年生涯

Thumb
貝利薩里奧·波拉斯出生時居住的別墅,今為博物館

貝利薩里奧·波拉斯·巴拉奧納出生在新格拉納達共和國拉斯塔布拉斯(今巴拿馬拉斯塔布拉斯),父母分別是德梅特里奧·波拉斯·卡維羅(西班牙語:Demetrio Porras Cavero)與胡安娜·巴拉奧納(西班牙語:Juana Gumersinda Barahona Deleón[1]。貝利薩里奧·波拉斯曾在波哥大[2]:94-95比利時的大學就讀,後來回到哥倫比亞[3]

波拉斯回國後加入哥倫比亞自由黨,成為一名外交官[4]:13,後因與國內保守派政府在巴拿馬問題上發生衝突而被迫流亡到薩爾瓦多[5]以及尼加拉瓜,並得到了尼國總統何塞·桑托斯·塞拉亞的支持。千日戰爭爆發後,波拉斯在尼加拉瓜以及哥斯達黎加的默許下率軍隊從哥斯達黎加攻入巴拿馬地峽,企圖驅逐哥倫比亞官員,但均宣告失敗[6],因此,波拉斯只好回到哥斯達黎加[4]:14

1903年,在美國的策動下,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獨立[7],波拉斯因此得以返回家鄉,但該國最高法院卻以他反對國家獨立為由,一度撤銷了他的巴拿馬國籍[8]。波拉斯隨即提出上訴,最終巴拿馬國民議會在1907年恢復了他的國籍[9]。波拉斯隨即作為巴拿馬外交代表出席了當年在荷蘭舉行的第二次海牙和平會議[10]。1910年,波拉斯轉任巴拿馬駐哥斯達黎加外交代表,期間他代表巴拿馬政府與哥斯達黎加外交官路易斯·安德森西班牙語Luis Anderson Morúa簽署了《安德森—波拉斯公約西班牙語Convención Anderson-Porras》,據此,巴、哥兩國同意接受太平洋一側的盧貝判決線西班牙語Fallo Loubet作為兩國明確的國界線,並將大西洋線的解釋權提交給美國首席大法官愛德華·道格拉斯·懷特仲裁,1914年,懷特作出裁決,主張大西洋線歸屬哥國所有,但巴拿馬政府表示不接受裁決結果[11]

Remove ads

擔任總統

Thumb
拉斯塔布拉斯的波拉斯總統第一紀念中學維基數據Q42884231

1912年10月1日,貝利薩里奧·波拉斯首次當選為巴拿馬總統,任期四年[12],在此期間,由美國主導修建的巴拿馬運河於1914年8月15日竣工,並於1920年正式通航,不少華工也為該運河的竣工通航做出了貢獻[13],但波拉斯政府對於華工並無好感,因此,他採取了排斥華人的政策,同時將反對該政策的中華民國駐巴拿馬總領事歐陽庚驅逐出境[14]。1915年,巴拿馬政府還在聖布拉斯群島英語San Blas Islands(今庫納雅拉特區)上建立了警察部隊,對該地有效實施了管轄權[15];國內的基建設施也趨於完善,奇里基鐵路西班牙語Ferrocarril de Chiriquí[16]國家檔案館西班牙語Archivo Nacional de Panamá聖托馬斯醫院西班牙語Hospital Santo Tomás等相繼落成[17]:237。1916年10月1日,波拉斯屆滿卸任,但隨即又於1918年10月第二度出任總統,任期至1920年1月[12]

1920年10月1日,波拉斯第三度出任巴拿馬總統[12],在第三個任期內,巴拿馬哥斯達黎加因領土爭端爆發了衝突西班牙語Guerra de Coto[11],1921年2月,巴拿馬在具有爭議的科托西班牙語Coto (Costa Rica)地區修築了軍事堡壘,但哥斯達黎加隨即指控巴拿馬違反了1900年簽訂的《盧貝判決西班牙語Fallo Loubet》以及1910年簽訂的《安德森—波拉斯公約西班牙語Convención Anderson-Porras》的內容,並決定派軍官埃克托·蘇尼加·莫拉(西班牙語:Héctor Zúñiga Mora)率師進攻科托[18]:372,但遭巴拿馬軍隊擊敗;與此同時,另一支哥軍部隊攻入巴拿馬博卡斯德爾托羅,在當地攻城略地[18]:373。而為了維護聯合果品公司在當地的利益,美國派出了賓夕法尼亞號戰艦前往巴拿馬奇里基附近的海面[18]:375,又派出薩克拉門托號巡洋艦英語USS Sacramento (PG-19)前往哥、巴兩國在大西洋畔的海岸線,要求兩國停戰,在美國的壓力下,巴拿馬接受了1914年由愛德華·道格拉斯·懷特做出的領土裁決西班牙語Fallo White[19],並將科托西班牙語Coto (Costa Rica)一帶的領土移交給哥斯達黎加;而哥斯達黎加放棄了對博卡斯德爾托羅的主權聲索[18]:376-378。由於美國在巴拿馬獨立後長期干預其內政,巴拿馬也在1921年向美國提出交涉,但美國國務卿表示美方只是試圖消除任何針對運河區正常秩序的威脅,無意干預巴國內政[20]:259

此外,在第三個任期內,波拉斯政府還積極換取哥倫比亞的外交承認,自1903年脫離哥倫比亞獨立後,哥倫比亞長期拒絕承認巴拿馬的國家地位。1921年4月,美國與哥倫比亞外交代表簽署了《湯姆森—烏魯蒂亞條約英語Thomson–Urrutia Treaty》,哥倫比亞才正式承認巴拿馬的獨立,而美國也為此向哥倫比亞支付了2,500萬美元,此後巴、哥兩國的關係西班牙語Relaciones entre Colombia y Panamá才逐漸地走向正常[21]:418

Remove ads

卸任及逝世

1924年10月1日,貝利薩里奧·波拉斯結束了自己的第三個任期,並淡出政壇[12]。1942年8月,波拉斯在巴拿馬城逝世,時年85歲[17]:237。巴拿馬政府決定將波拉斯出生時居住的別墅確立為歷史建築,並更名為貝利薩里奧·波拉斯博物館西班牙語Casa Museo Belisario Porras,以紀念他對巴拿馬做出的貢獻[22]。波拉斯的家鄉拉斯塔布拉斯還有以他命名的學校維基數據Q42884231[23]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